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4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一八四七年,一位不见经传的英国乡村女子出版了一部难与正统文学为伍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作者是号称“勃朗苔三姐妹”之一的艾米莉·勃朗苔。一年之后,作者便匆匆长辞了。又过一年,作者之姐为之作再版序,把它比为一块在野外作坊里用简陋工具对粗糙材料加工凿成的半人半怪的岩石。这部多年后才被人们逐渐领悟其不朽价值的作品,随着年代的变迁,评论纷至,毁誉不一。有的说它是作者童年梦境的继续;有的认为它表现了两种生活方式的冲突,是对近代文明的控诉;有的提出它与社会伦理毫不相干,表现了一种泛灵论的观念;有的根据现代心理学原理推论说作者的动机  相似文献   
52.
本文从中国的"世界遗产"--熊猫栖息地的中报成功出发,论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平衡发展的重大意义,强调了人类世界关注生活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3.
文章以"盖娅"神话为例,论述了生物多样性与地球家园的关系以及人类行为对生态圈的影响.其中着重阐释了原住民与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4.
较长时期以来,人类学研究的对象通常被认为是文化,而且主要是关于异邦或远方的民族志书写。这其实是不对的,至少很不全面。就其作为一门学科的总体情况来讲,人类学无论在起源、分布还是过程等方面都难以被限定于任何单一的定  相似文献   
55.
无论黔学、国学还是人类学,都关注地方传统及其文化表述,因此自然也不会忽略以地方为圆心的屯堡研究。作为明代开疆固土的建置残存,屯堡渐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古代遗产和保护、开发对象。这既是历史返照的结果,也是乡愁情怀的体现,同时还堪称记忆资本的再组织、再生产和再凝聚。有关屯堡文化的古今研究是一个整体,其中的内涵包括了从政治、经济、军事到生态、建筑及至移民迁徙、民俗传承与社会变迁的诸多方面,而从内外连接的阐释视野看,又至少关涉既连接又区分的三个面向,即:黔学、国学和人类学,值得从交错互补的维度把握辨析。  相似文献   
56.
乡村研究是人类学关注的传统话题,也是人类学知识生产的重要领域。在近代以来的汉语人类学界,除了费孝通、林耀华等前辈开创的村落研究等早期议题外,仅以改革开放后建立的人类学高级论坛为例,就先后组织过"人类学与乡土中国""游牧与农耕"以及"人类学与乡村振兴"等专题研讨。如今面对挑战和跨学科研究的介入,还有许多有关乡村的议题值得展开,包括乡间民俗、乡土遗产与乡村旅游以及彼此交织构成的错综关系。  相似文献   
57.
《机械制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读图和画图的能力。目前技工学校学生大都是初中毕业生,没有学过立体几何,空间想象能力差,这样就给《机械制图》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就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机械制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8.
随着人类相互交往的加深和自我认知的演变,对身体及其社会意义的探究日益成为跨学科对话的议题.在此视野下观察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其中的身体含义就值得认真看待和深入探求.文章从人类学视角出发,以民运会为对象,对多民族国家中与族群、身体和仪式等诸多事项相关的现实话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9.
我们现在走向的人类学已经是逐渐在中国语境中本土化了的人类学.它具有两个功能一是服务于中国本土的发展;二是在学科意义上参与到世界人类学的对话之中.  相似文献   
60.
关于转向的问题有很多可以谈,身份与认同也是近来学界广泛关注的论题之一。对中国来说,在近代以来的剧烈转型中,此问题又涉及到从帝国到民国的根本变化,涉及到此前的王朝轮替与此后多族共和,因此绝非仅以某种简化了的“民族一国家”式的西学话语便可套用了事。相反,对于华夷并存的东亚传统而言,有关身份认同的研讨,还有一系列重大议题等待开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