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84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区具有哪些经济优势?在调整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我区的经济优势,调整我区的工业结构,使之更好地为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服务,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六十年代以前,内蒙在财政上是个“上交户”,对于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曾几何时,一个财政“上交户”一变而为亏损户,靠中央的财政补贴过日子!  相似文献   
22.
23.
24.
发展和创新新疆地域特色多元化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普通本科院校的责任,也是新疆部分高职院校关注的问题。通过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方法,认真思考和调查了解,阐述了目前发展的状况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论证了怎样确定音乐相关专业定位、加强办学理念和特色、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在新疆发展高职特色音乐专业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5.
契丹文化渊源地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正是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接壤地。契丹人从游牧到定居,再到从事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等,都伴随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与交流。辽上京临潢府是首个从草原崛起的大型城市,而现在的辽上京博物馆则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个以展览辽代皇城为主题的博物馆。辽上京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的壁画和墓志是其特色。辽上京博物馆收藏的滴水壶辽墓壁画是辽代壁画代表性作品。另馆藏的20多方墓志中,韩氏家族墓志是馆藏精品之一。这些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馆藏文物更是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26.
“蒙古化”的藏传佛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世纪末17世纪初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取代萨满教成为这一地区的主流信仰,藏传佛教文化已在蒙古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对蒙古地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7.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和母题研究方法,以"神用自己的或人体之光创造太阳"、"神为照亮世界而初创或保留太阳"、"太阳——阳——热——白天;月亮——阴——冷——黑夜"等三种母题分析了蒙古神话的"太阳——光明"原型,试图揭示其原型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8.
在高等音乐院校中,艺术实践是大学生四年学习中的关键环节,艺术实践的全过程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检验,同时也反映了学校各环节的教学管理水平。作者在介绍高校音乐专业中艺术实践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艺术实践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分析,就高校音乐专业中怎么加强艺术实践活动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蒙医温针治疗对慢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100例慢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蒙医温针疗法和中医针刺疗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蒙医温针疗法优于中医针刺疗法.结论:蒙医温针疗法对慢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0.
自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牧区开始步入现代化进程,其标志性工程有家畜品种改良、牧民定居化以及近年来的城市化、市场化等一系列措施。但今天我们通过田野工作考察牧区的社会文化现象的时候,发现牧民既没有进入彻底的现代化生活,也没有保留传统的游牧生活,而是不断徘徊在变与不变的边缘,这样的徘徊在消耗了大量社会文化资源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自然生态资源。本文根据田野调查资料与文献资料,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反思牧区的现代化进程及其对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对牧区将来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参考的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