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在社会进程中存在的基本样式,生活方式不仅包括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也综合地体现着社会改革、科技繁荣、经济发展、文化进步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及对生活的影响.生产方式是生活方式的最终决定因素,传统生活方式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而21世纪我国全面进入工业社会的现实,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必然发生根本性转变.据此,本文论述了21世纪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六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功利主义常被人们误解和曲解,但作为有世界影响的重要学说,功利主义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本文从功利主义的基本内涵、功利主义的效果论、功利主义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事功之学”的关系和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五个方面,为功利主义思想辩护,主张旗帜鲜明地提倡功利主义的伦理观。  相似文献   
13.
政府理性是时政府解释的新视角.政府理性要成为政府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就必须对政府理性本身进行理论构建,对这一解释视角进行概念性解读和一般特性、一般功能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黄宗羲及其清代浙东学派,以经史之学特别是史学称著于世,这与其研治并力倡科学是分不开的.黄宗羲在科学上也涉猎极广,特别是天文历算成就相当突出.本文首次对黄宗羲的天文历算成就及其影响进行深入的发掘,并探讨了其天文历算造诣在其经史之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倍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论域。本文首先对西方生态伦理学的主要派别及其主要观点进行简单的罗列和评析,然后对我国生态伦理学的传统资源、研究现状、争论以及主要观点等方面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论梳理,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生态伦理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从拉卡托斯的代表作《科学研究纲领的方法论》出发,就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关系以及科学研究纲领两方面,分析了拉卡托斯思想中所体现的逻辑和历史的统一。即从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关系来看,科学方法论指导科学史的理性重建;科学史检验科学方法论。同时,拉卡托斯研究纲领的结构和划界标准也充分说明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这对我们今天理解、把握和深化逻辑和历史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领域出现的混乱与失范状况,道德法律化这一命题又被我国许多学者重提,并在道德法律化的界定、理论与实践基础、范围与尺度以及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旅游产业既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旅游产业的推动和促进。以产业融合理论为基础,以丽江旅游与文化融合提升文化内涵为案例,通过对丽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现状及效应分析,提出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是实现丽江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通天地人者曰儒”-黄宗羲与科学关系之系统观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的"人"———特别是大家的思想、素质与学问等也可以看做是一个系统,科学精神、造诣和修养等则可能是其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要素。文章通过"明清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黄宗羲与科学关系及其影响的系统观考察,揭示了科学在人的塑造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西汉扬雄"通天地人者曰儒"可谓是千古不易之论。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是我党统战思想与时期实际国情相结合的伟大结晶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提出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既是香港和澳门平稳过渡的良策 ,也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指针。实践证明“一国两制”不仅在理论上是创新的 ,而且也符合中国的国情 ,是新时期统战建设与实践的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