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8篇
民族学   2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离不开财政的支持,而财政支持又必须抓住其着力点,选择好支持方式,并与金融支持配合.  相似文献   
52.
杨明洪 《民族学刊》2010,1(2):133-137,166-167
斯科特命题是耶鲁大学的詹姆斯.C.斯科特(James C.Scott)通过对多个国家宏大社会工程进行分析所得出的一个结论,即由"国家亲自导演"的"试图改善人类命运"的大型社会工程总是失败的。德吉新村的移民搬迁同样也是一项由"国家亲自导演"的"试图改善人类命运"的大型社会工程,其目的是通过移民搬迁帮助这部分农村居民摆脱贫困的困扰。通过对德吉新村所做的田野调查进行专项研究,并对斯科特命题的逻辑进行重新审视,发现德吉新村的移民搬迁案例在一个维度上是对斯科特的逻辑的否定。  相似文献   
53.
杨明洪 《民族学刊》2010,1(1):72-87,165
德吉新村村民是从扎囊、错那两县集中搬迁而来的,此前这些村民生活在偏远的山沟里,耕地面积不足、基本口粮难以解决。政府民主决策,实施了朗赛岭扶贫综合开发建设工程以解决耕地和住房问题,并且,进行了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配套工程建设。工程建设是基础,村民"富得起"才是政府追求的目标。从2002年开始,农户的生产扶持也纳入了政府的发展计划。自村民搬迁至德吉新村,他们的基本生存条件发生了根本性改善,政府也初步实现了其"搬得出、留得住、富得起"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4.
杨明洪 《学术界》2022,(10):53-64
边疆治理现代化是边疆治理制度由旧转新的过程。内含于国家治理现代化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国家治理,边疆治理现代化生成有其自身的制度逻辑。边疆治理有其自身特殊的使命,需要着重解决国家政治制度与边疆社会公共生活的衔接问题以及边疆与国家腹地的整合问题。对上述两大问题形成的内在张力及其当代困境进行检视,能够揭示我国边疆治理的制度逻辑与未来选择的可能性道路。与一般意义上的国家治理相比,边疆治理的差异性决定边疆治理现代化必然遵循双重逻辑转化,一是从“权力本位”转向“权利本位”,二是从“边疆本位”转向“国家本位”。然而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挑战阻碍了逻辑转化进程,造成当今边疆治理面临极大的困境。为此,未来边疆治理这一逻辑转换仍然需要坚持以“国家本位”为先决条件,既重视边疆治理的资源输入和能力建设,更重视逻辑建构,不断向“治理取向重构”“治理结构重组”“治理体系重构”和“治理能力重塑”注入制度逻辑转换的力量。  相似文献   
55.
伴随着农业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内部结构发生着变迁,其趋势是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从"中心化模式"向"中间化模式"转变."中间化模式"由于对外生交易费用的节约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当前这种演化还在继续进行着,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56.
西藏"安居工程"建设:基于公共产品视觉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西藏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条件,其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仍比较差,自我发展能力还比较弱,因此,西藏新农村建设也有别于内地其他省区,实现广大农牧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安居工程便成为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成为农村准公共产品。文章对西藏“安居工程”建设模式、实施及成效进行分析,提出了“安居工程”建设持续推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7.
知识资本理论及其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 ,西方国家出现了知识资本理论。本文认为 ,知识资本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企业理论 ,并拓展了企业理论的思维空间。由此作者指出 ,知识资本理论能为我国企业管理提出如下重要启示 :(1)重视企业知识资本的管理 ;(2 )要把开拓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管理的第一要务 ;(3)要着力培植结构性资本 ;(4)要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型向网格型转变 ;(5 )实行“能力工资制”  相似文献   
58.
[提要]央企援藏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而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得到发展和完善。相对于省市援藏,中央期待央企也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在“经济援藏”上发挥特殊作用。央企加入对口援藏实际上可以被理解是“责任分担”即央企承接从中央政府转移而来的均衡区域发展的“责任”,其逻辑是特有的政企关系。在“分片负责”的前提下,央企也按照援藏省市的办法,在援藏项目、资金上实行“对口支援”,在援藏干部上实行“定期轮换”,央企建立结对关系,由此央企对口援藏的任务体系、投入体系也建立起来。由于建立起激励兼容的运作机制,这种“责任分担”具有较大的正向激励效应,央企对口援藏的绩效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59.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西藏与四省藏区之间的发展显得不够协调。自第五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之后,统筹西藏与四省藏区协调发展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文章从发展政策的角度研究西藏与四省藏区间的平衡发展,通过西藏与四省藏区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比较,提出了西藏与四省藏区协调发展政策普惠的三维模型,即通过政府政策与藏区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央与地方政府政策的联动、藏区地方政府之间的政策互动,三个维度的协调来实现西藏与四省藏区的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0.
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治藏诉求与政策回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是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基于对西藏经济历史、现状及未来走势分析而提出来的全新课题。本文分析了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科学内涵、应处理的四重关系和对策措施。本文分析表明,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是一个多维目标系统,核心是以超常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为先导,以超常的工作思路和实干精神为支撑,依靠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技术跨越、产业升级、结构优化、运行质量提升,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各个方面在量上有超常的增加和积累,在质上有超常的提高和突破,社会生产力每隔一段时间就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