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0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5月2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出席大会。大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主持。大会开始前,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会…  相似文献   
12.
邵晓云是江苏省溧阳市竹箦镇的一个统战委员,兼任民宗科员。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喜欢称呼他为“邵委员”,在心里却把他当做“贴心人”,无话不说。他的工作虽然十分平凡普通,但却处处关乎到民族政策贯彻落实的大事。  相似文献   
13.
梁黎 《中国民族》2008,(10):57-58
9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四川厅,民进中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文化学院、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等联合主办了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的《羌族文化学生读本》首发式,并向四川地震灾区学校学生捐书1万册。来自灾区的北川中学、八一帐篷学校的师生代表灾区学校师生接受了这批珍贵的图书。与《羌族文化学生读本》同时出版发行的还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一书。《羌族文化学生读本》是中国迄今为止第一本为学生写的少数民族的文化读物。为一个少数民族写文化读本,在全国尚属首创。这本印制精关、内容丰富、适合中小学生的文化读本从写作到成书,仅仅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创下了我国图书出版的先例,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一个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4.
1950年8月,一支特殊的队伍到达云南。这支队伍的团长夏康农40多岁,秘书长聂运华只有27岁,大多数团员都是20多岁,最小的才18岁,相当一部分人是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他们没有武器,只带着一些电影胶片、舞蹈服装、乐器等等。  相似文献   
15.
梁黎 《中国民族》2012,(Z1):120-125
她视电影如生命,如自己的恋人。她希望生命中永远充满善良和谐的光辉。她的生活中除了电影,就是照顾两只捡来的流浪狗。她执着地用电影向人们描述她心目中的童话世界,无论多么艰难,都一如既往。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侗族导演,她的电影都以保护少数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主题来讲述让人温暖和感动的故事。这些电影可能没有很高的票房,不被追捧,而且,其价值也许要在10年或是50年后,才能显现出来。几十年的时间对一个人来说很漫长,但她一直说"我会坚守"。她的名字叫丑丑。  相似文献   
16.
梁黎 《中国民族》2010,(8):10-12
7月12日,西部大开发10周年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成就展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成就展由国家民委、环境保护部、国家林业局、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共同主办,西部12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协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和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是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五年规划交替的一年,可以说也是挑战与机遇共存的一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战略型新理念与新思路,可以概括为人本、绿色、创新、协调的八字方针。调结构、变方式与促开放,成为西部开发新10年尤其十二五期间的最高主题。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状况与发展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刊就十二五规划期间西部地区尤其是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趋势,采访了学者刘斌夫先生。  相似文献   
18.
梁黎 《中国民族》2008,(3):23-24
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如飓风横扫,使很多本土文化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速度在消失,而少数民族文化首当其冲处于不利的处境:遗址和空寨的增加,精神和心灵的流亡与漂泊,都在无声地表述着某种逝去的民族历史与疼痛。原有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纽带的消失,使源自文化的焦虑感迅速在民间弥漫,强烈的思想震荡和巨大的精神磨难,迫使人们在焦虑与痛苦、希冀与欣悦中迎接时代带给我们的转型。如何从文化失语到文化自觉再到文化崛起,已成为很多有识之士面对和思考的问题。随着抢救文化遗产各种活动的开展,各种艺术门类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加入其中。电影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对于拥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来说,则是一次向世界宣告自己复兴的开始。这一年,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精神将进一步贯彻落实;这一年,中国的百年奥运梦想实现;这一年,改变了中国人命运的改革开放走过整30年。这一年,被称为人类学民族学界的“奥林匹克”的第16届世界大会在中国召开。随着春天的脚步,一年一度备受瞩目的“两会”的召开,成为唱响2008年的序曲。  相似文献   
20.
可以说,今天的人类;在对于人类本身乃至整个地球文明的探索中已无法离开对于文物的依赖了。比如说恐龙化石,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它的存在,我们人类对于自己在这个星球的地位会作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实际上,文物所隐藏的信息已远远超出人类本身的研究所及甚至数代人用智慧探究的积累。文物已成为一个历史时代的缩影,一张隐涵着历史变迁、事件的“光盘”,成为一个历史的“证人”。 中国少数民族现存的众多文物(包括有形的、无形的,在此主要是指各民族的传世文物),正是中华各民族共创文明的见证。它所展示出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令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