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篇 |
民族学 | 6篇 |
人才学 | 3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0篇 |
理论方法论 | 1篇 |
综合类 | 24篇 |
社会学 | 6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要把握人类审美的真谛,必须坚持社会性与生物性统一的观点。人的生命生产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对称与节奏是人类最初的审美标准,对称的欣赏是因为对称是人体主要的外形特征和神经及其感受器的分布特征,节奏的欣赏则导源于人本身的生物节律、运动节律。人类的情感大体上发端于生本能和性本能;人类是在动物的性欣赏基础上发展出审美能力;性是使人类结成社会的最有力的纽带。人之能够从动物性的欣赏而扩展到对世界的审美,不仅在于自然进化,而且在于人类的生活实践,特别是在自然进化前提下的劳动,使人确证了物我的同一。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即两种生产是历史的最终决定因素。我们之主张从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中把握审美,说到底是反对人与自然的二元分裂的旧世界观,主张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生态理论新世界观。 相似文献
32.
胡牧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20,39(4):30-39
民族节庆属于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对在校学生具有美育等价值。民族文化在中小学校园中的传承是其重要的传承方式之一。立足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和个案研究,从民族节庆的流变、民族学生走进节庆的事实,对民族节庆在校园传承中的教育价值和民族节庆进校园的教育功能进行探讨,指出让学生在对节庆活动的参与体验中达到寓教于乐、增强学习主体性、接受生态美育的目的。面对多样化的传承格局和教学实际,民族节庆进校园、学生走进节庆活动的传承方式也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33.
美的本质疑析——兼与刘纲纪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刘纲纪同志在《关于马克思论美》一文中说:马克思说过:“劳动创造了美”。这在美学史上,是一个标志着美学的重大变革的命题。如果我们同意这个命题,那么要认清美的本质,就必须研究劳动的本质。而劳动的本质正在于它是人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的活动,也就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所以,主张“劳动创造了美”的马克思无疑是以“自然界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作为他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的基础的。这段话把“劳动”作为研究美的出发点,实际上,“劳动创造美”的观点虽能解释一些审美现象,说明它有合理成份。但相当大量的审美现象却不是这个公式能说明的。就是说,它不能解释所有的审美事实。 相似文献
34.
35.
36.
论死亡标准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念一直以心跳停搏与呼吸停止作为人体死亡的判定标准,然而随着医学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判定标准逐渐受到人们的质疑,脑死亡概念随之产生,国外有关立法也给予了肯定。目前,我国脑死亡立法亦进入了实质性程序。对脑死亡的概念、立法意义、判定标准及国外相关规定作了初步阐述,并对我国立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7.
不久前,我去了一趟比利时。在首都布鲁塞尔的市中心,各式古老建筑和石桥随处可见,这些建筑和石桥大多保持着中世纪的典型风格。街上不时传来马蹄声,中世纪打扮的马车夫驾着马车从你身边走过。时间在这里仿佛静止不动甚至倒退了,让人感觉很神奇。 相似文献
38.
39.
佐牧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3)
本文总结了香港土地管理的经验,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就如何开拓我国城市的地产市场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