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我的父亲是共和国的同龄人,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仍旧是“养儿防老”和“多子多孙多福气”,使得当时出生人口数量一度出现了飞跃式的增长,在他童年的记忆中,由于家里兄弟姊妹众多,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甚至需要到生产队借粮来维持生活。父亲每每感慨现在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时,总是自嘲:生于50年代,赶上自然灾害,挖草充当吃菜,晒晒太阳权当补钙。可见,当时的生活条件有多么艰苦。奶奶就曾深有感触地说:“孩子多,受苦也多,还是像你们只要一个孩子好啊!”俗话说得好:“事实胜于雄辩”,还有什么比深受其害的祖辈人、父辈人,更能理解计划生育的好处呢?  相似文献   
2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关心和救助农村孤寡老人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妥善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使他们能够体会到社会的亲情与温暖,既是各级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指责,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调查孤寡老人集中赡养情况,发现问题并发现解决办法,同时呼吁更多人帮助关注这一弱势群体,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德.  相似文献   
23.
民国时期著名的边疆研究杂志《康藏前锋》、《康藏研究月刊》和《康导月刊》,以研究康区为主,兼及西藏及中国其他边疆地区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边界等问题,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随着时光的飞逝,目前寻找这三种康区研究杂志的全本,已属不易。近期由四川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康藏前锋〉〈康藏研究月刊〉〈康导月刊〉校勘影印全本》,虽是对于这三种期刊的影印再版,但却原真、完整呈现了这三大康藏研究期刊的原貌,这对于康藏研究、藏学研究乃至西南区域研究具有重大的史料和学术价值意义。此外,《全本》在编纂体例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既是当今史学繁荣的体现,也是推动相关研究继续进步的基石。  相似文献   
24.
王川 《西藏研究》2001,(1):85-90
关于民国时期(1911~1950年)中央政府驻藏工作人员及其活动,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拉萨、山南地区。①事实上,国民政府工作人员亦曾有多批前往昌都地区,并在那里开展工作,个别人员甚至留居昌都十年左右。对于驻留昌都的这些国民政府工作人员及其活动,以往的论著及有关人士的回忆录仅有零星涉及。本文拟根据西藏昌都地区档案馆所藏档案及相关人士的回忆录,力争对这一问题的历史原貌有所揭示。不妥之处,祈方家、识者正之。一、背景民国建立后,西藏地方政府(噶厦)在英印帝国主义的支持下,逐渐将清军、四川军阀的武装力量赶出了西藏,直接管辖了昌…  相似文献   
25.
王川 《西藏研究》2000,(4):55-61
一、清初以来的三岩地区昌都三岩地区 ,今属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贡觉县、芒康县 ,东濒金沙江 ,由北至南分别为上岩、中岩、下岩 ,隔江与德格、白玉、巴塘毗邻 ;西望宁静山 ,与江达、察雅相接 ,据清乾隆四十五年 (1780年 )春季成都将军特成额的报道 ,三岩地区“境壤延袤 ,南北五百余里 ,东西三百余里 ,群番散布 ,不下一千数百户 ,其间素行伙劫 ,不过十之一二 ,余尚安分” ,① 反映了当时三岩地区的某些情况。至于上、中、下三岩所指何地 ,清末民初辗转于康区各地的刘赞廷说 :“以吉池为上岩 ,雄松为中岩 ,察拉寺为下岩 ,总其名曰三岩。尚中外…  相似文献   
26.
试论秦汉三国时期岭南地区的园艺业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三国时期,由于岭南地区的对外联系空前加强等原因,岭南的园艺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表现在生产技术领域里,就是在栽培技术、育苗技术、果树修治、植物保护、果实采摘、再加工技术、园艺业副产品的第二次利用、园艺业产品的其他价值的认识、园艺业生产技术的理论总结等方面,其中的一些生产技术,如雍菜的水栽法、园艺业副产品的第二次利用等,对以后有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20世纪30年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这一历史壮举受到了英国报刊的关注与跟踪报道.回顾其对于红军长征报道的基本脉络,总结其报道内容与报道特点,可以发现,剔除英国报刊的偏颇立场、新闻消息不准确、用词不当等因素,其对红军长征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对国际社会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8.
李源澄是我国近现代著名学者。他早年在四川、江苏、河南等地求学,后在江苏、北京、四川、云南、重庆等省市从事教学、科研活动,与古今、新旧、老辈与同辈学者均有广泛的师承及交游关系,因而,他在经学、史学等领域学术研究上成果颇丰,为后人留下了比较丰富的精神财富,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9.
文章从秦汉时期岭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交通的改善、国家的扶持、当地自然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当时园艺业得以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30.
小泉八云作为第一位向西方介绍日本的学者,他的异文化探访为整个20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研究日本的学者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行动指南,也为当时中国的一大批日本研究学者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他的一生共写了20本书,其中有12本都是关于日本的。他被称为透视日本人心理的灵魂的研究者,是探访日本民族潜意识研究的一代文学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