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7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民族识别工作,其理论奠基工程早在20世纪初期就已经在着手进行,民族识别这一过程一定程度上受到前苏联民族理论以及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影响。从19世纪末的亚历山大·霍斯到克拉克与巴斯顿等人对中国西南民族的三分法,到20世纪初期的戴维斯分类法,依稀可见西方学者关于"民族分类"的学术话语及学术影响力。20世纪前期,前苏联与英法等国学者对于中国少数民族的研究及其语言学的分类方法对早期中国本土的知识精英们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42.
甘、青地区在历史上就是多民族不断迁徙、分离、汇聚、融合的民族走廊,当地世居民族和频繁流徙的各族体间呈现出不断接触、融合的态势.本文以青海土族家族谱、口述史文本为个案,通过对甘、青地区的河湟谷地、河西走廊交接的多民族或族群混杂汇聚地域的历史人类学考察,深入分析这一区域多民族族际交往与民族融合的历史.  相似文献   
4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民族发展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从民族学角度加强对当前民族问题的调查与研究。本文以我国西北甘青多民族聚居地区的族际交往与民族关系的变化情况为研究个案,旨在加深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新型民族关系的整体把握和透彻了解,以期对我国的民族工作和民族政策的制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4.
“五屯”土族的族群认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土族的历史来源,学术界有各种说法.本文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讨论土族的族源,而是运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结合当地口传历史和民间神话传说,考察青海省同仁县"五屯"土族的族群认同与区分.  相似文献   
45.
国内近百年来民族和族群研究评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研究以综述的形式,对近百年来我国学者和有关政治家的一种“民族”观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民族”概念在中国近现代政治风云变幻的背景下的演进与歧变一一梳理。以期在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术界)对“民族”概念与族群概念有一个正确的把握。从一种概念的历史演进的分析,提供一种人类学研究中极为强调的“整体观”研究体系,以扭转在近年来的许多研究中出现的对“民族”的片面的、局部的看法。  相似文献   
46.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成功加入WTO,对发展我国民族教育事业,既提供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有利契机,也同时面临严峻考验和挑战。充分体会教育创新的理念,变革我国少数民族师范教育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适应国际教育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47.
东北亚的各国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联系,人类种群的密切关系以及民族互动、文化彼此接触与有效交流的历史,自然拉近了区域内各国间的文化、经济以及人员的频繁交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东北亚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历史传统的作用,增进区域内族群/民族间彼此的接触和交流,增强跨国文化认同的感召力,构建东北亚"文化经济共同体"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全球化理论提出与之相反的地方性知识,以期在全球化场景中深层探讨在东北亚区域建构"文化经济共同体"的可能思路与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48.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步入城镇化的进程已然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作为城镇化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关注。文章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M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城镇化为M村村民造成短暂效益的同时,也对当地失地农民再就业造成诸多不适。文章通过田野调查及反思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相关举措,指出小城镇的地方政府和地方市场的能力相对有限,在产业配置方面对于失地农民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应给予更多关注,充分调动失地农民的主体能动性,以提高他们对于生活转型的适应能力,有效解决再就业问题,打破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骤然上升、持续一段时间后又骤然下滑的"n型"失地致富的假象,阻断"脱贫—致富—返贫"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49.
医疗实践的转型与发展是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具体体现之一。在民族地区的乡村社会中,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具有地方性的疾病认知与求医行为逻辑,不同医疗体系之间呈现共存状态,寻求病痛治疗途径的多样化源于地方文化体系中人们对于病痛与治疗本身的认知。现代医学治疗因明显的技术优势成为人们治疗疾病的首选,但传统疗法在当前民族地区乡村医疗实践中也扮演着特殊角色,不同医疗方式在解除患者病痛方面各有所长,形成互补。  相似文献   
50.
草原是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之一。我国政府为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分别于2011—2016年、2016—2020年在全国主要草原省区(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等)向维护当地草原生态环境的牧民予以生态补助奖励金。新形势下,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如何在现有实施成效基础上达到保护草原生态与维护牧民生产生活相平衡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以达茂旗草原为例,总结前两轮政策的实施成效,深度挖掘前两轮政策实施背后政府层面和牧民层面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第三轮政策的实施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