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2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朝鲜族农民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拓荒者和水稻种植的先行者,他们带着水稻种植的技术、经验和籽种迁居东北各地后,开发水田,改写了近代东北没有水稻种植的历史,改变了东北以种植旱田为主的单一种植结构,使东北地区发展成为中国的六大稻作区之一。所以,朝鲜族的稻作生产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东北各地稻作生产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民族社会生活史作为建立在对传统民族史学扬弃基础上的一门新史学,它以历史上各种不同的民族共同体的群体生活和生活方式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历史上各种不同的民族共同体的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内在规律和外在现象,研究与民族共同体成员自出生──成年──婚配──成为亲长──死亡,这一生命历程相关的社会生活内容和人们围绕日历所进行的社会生活活动,研究民族共同体成员在具体的生活中所建立的可以维系和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人际交往活动,以及构成社会生活内容的客观条件及影响、制约并给各民族社会生活史留下明显痕迹的诸多因…  相似文献   
13.
西南民族住宅的类型与建筑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西南地区各民族住宅的类型与建筑结构。作者认为,由于受各种复杂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加之处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多民族共存的现实所形成的风俗习惯的多样性与差异性,致使民居住宅形式、结构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类型  相似文献   
14.
人是进行符号活动的动物。对于任何物质或精神的现象,以及它们的许多运动形式,人都可以在相互交流中借助一定的符号或符号系统表达它们的意义,传递某种信息。服饰特别是头饰作为一个民族最易到明的外部形象的显著标志和一种非语言的文化形式,它和绘画、雕塑、版画、石刻、木刻、陶器艺术、青铜艺术以及各种器物、装滋等民族艺术作品一样,都是民族审美心理的外化形态的一种最基本的文化符号。为此,本文将从民族符号学的视角,对民族头饰这种最大众化的艺术形式的三种不同的母题选择,进行全面的考察,以便使我们对我国少数民族头饰艺术…  相似文献   
15.
西南民族服饰文化的多维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民族服饰作为以主体的认同方式和群体意识为主导的意念情感符号,它在各民族千百年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在各民族相互间交流、融合中,不可避免地互相效仿、借鉴乃至渗透,使服饰获取了色、图、质、形等各自不同的审美要求,具有了不同的审美属性和记古述今的时限性、性别与职业性、区分不同人等的等级性、映现人地关系的区域性。同时,服饰还常常作为群体意识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表象,成为“氏族的旗帜”和“族徽”,藉此既凝聚本族群成员,又与他族群相区示,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排他性  相似文献   
16.
对于传统的乡土社会而言,水井既是一种微型的水利设施,也是一种典型的文化器物.在西南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转型与变迁中,水井作为村落物质构成要素之一,目前正处于急剧消逝之中.透视水井这种看似简单的物象,重点应该考察的是水井对围聚村落空间和构建社会秩序的作用,以及水井所蕴涵的兼具生态与人文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7.
人生的四大礼俗及其相关的服饰民俗活动,体现着一个族群的共同愿望,成为联结人类群体观念的合理方式,任何一个族群的每一个单独的个人,在其生命历程的每一个关节点上,无论是新生还是成年,婚配还是走完生命的最后历程,每一次角色转换,都有相应的“改头换面”或“改装易服”以及某种特殊的服饰,来作为社会承纳其进入族群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18.
唐王朝与边疆各民族之间除了以"互市"为主的贸易往来外,在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一系列过程中,或通过武力威慑,或通过政治联姻,或通过遣使册封、赏赐,与边疆民族之间所达成的在政治上表示友好和隶属关系的"贡赐"贸易,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经济贸易形式。  相似文献   
19.
腰带:束缚与装饰的统一文/管彦波图/潘泉浏览中国古代各种舆服志,可以看出腰带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饰物。腰带始名于秦,一般以韦(熟皮)、索(麻绳)、布帛丝绸、金、玉、银、翡翠、犀、皮革制作而成,束于腰间,悬挂各种佩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带,绅也。男子...  相似文献   
20.
额与眉之饰     
智慧的人类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按照美的规律和审美的属性,对颜面上的额部进行装点和修饰。他们或用藤条柳枝编束额箍,或涂额、贴花、点痣,对额部进行多种多样的装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