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1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民族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日显密切。为此,需要突破狭隘的传统新闻视角,重新审视"民族新闻"。民族新闻是具备新闻共性与民族特性的事实或信息报道。它的边际效应延续着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的生命线。目前,我国的民族新闻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也不够活泼,地方媒体特别是民族地区媒体参与不够,需要充分挖掘其国际新闻价值,扩大民族新闻影响力,尤其是要建立健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民族新闻网,及时更新原创新闻,彰显民族特色。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民族新闻工作者队伍,开展不同类型的民族新闻或专题专栏评选活动,并向民族地区媒体倾斜。  相似文献   
13.
由于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我国城中村普遍存在着纯公共物品少且不均、准公共物品利益外溢、混合型物品市场机制不灵,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主要问题。为此,应细分城中村准公共物品和混合型公共物品的类型和供给方式,既需要政府、村改制公司、市场和个人多元联合供给,也需要有效平衡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供需关系,并将城中村外来流动人口纳入需求范畴;建立健全“公导民办”的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将城中村改造与基层公民社会建设同步推进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优化城中村公共物品供给和推进城中村基本民生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