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文学与艺术研究”栏目定位于对经典作家、文学作品的解析,以及对当前热点文学艺术现象的聚焦争鸣。欢迎您推荐选题,共同搭建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接受美学出发 ,运用美学、审美心理学、电影学理论 ,结合中外优秀影片实际 ,探讨了电影欣赏过程中的准备——进入——共鸣性高潮——回味性延留等四个阶段及其表征  相似文献   
13.
袁智忠  杨璟 《民族学刊》2022,13(3):84-91, 147
在文化人类学视野下,仪式本身就是具有伦理性的活动,仪式进入电影就形成了仪式化影像。电影具有伦理性,电影不仅记录和表现了人类共同的仪式文化,在仪式与电影伦理性的双重作用下,仪式化影像也具备了伦理性。仪式化影像首先通过象征(隐喻)化手段表现其伦理性;其次仪式化影像借助电影艺术手法强化仪式之美来表现其伦理性;最为重要的是电影影像通过动作、造型、摄影角度、景别、蒙太奇、表演和音乐等视听手段强化仪式的神圣性以实现其伦理性。无论是宗教仪式化影像、民俗仪式化影像还是政治仪式化影像,一旦进入电影影像就与创作者的伦理观表达密切相关。电影的仪式化影像是电影审美伦理表达的中介,它在电影中被造型化展示,其意图是以象征(隐喻)的方式表达创作者的伦理观,引发观众正/负两面的伦理情感,从而引导观众的伦理认同或伦理疏离。仪式化影像可以产生和强化造型性功能,提升观赏性和艺术性,在视觉化造型之美中隐含伦理判断;仪式化影像可以产生和创造象征(隐喻)意义,创新影像艺术语言来突出伦理性;仪式化影像可以丰富和提升影像的思想性,从而凸显其伦理思想内涵,催生经典影像文本。  相似文献   
14.
电影欣赏是一项综合化极强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活动中,作为审美接受者的观众必须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能力,全身心地投入和感知。就欣赏过程来看,观众的心理表现为直觉性领悟,情感性投射、补偿、宣泄和满足,表现为一种紧张的、富有探索精神的积极介入,表现为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联想、想象和对影像语言的主动破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