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55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布洛陀文化体系述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 ,布洛陀文化是一个体系 ,它包括布洛陀神话文化、布洛陀史诗文化、布洛陀民间宗教文化、布洛陀人文始祖文化、布洛陀歌谣文化等 ,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结构上的联系 ,并且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布洛陀文化体系概念的提出 ,对我们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 ,正确认识和了解壮族及壮侗语民族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
广西来宾市盘古文化的考察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自从盘古开天地 ,三皇五帝到如今。”盘古神话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伟大开端的一个不朽的像征。但我国先秦秦汉时期汉文古籍中没有盘古神话的记载 ,三国时代徐整《五运历年纪》中始有盘古神话。南朝任日方《述异记》记载 :“桂林有盘古祠”。 2 0 0 3年 9月来宾市文化调查组在调查中意外地发现古桂林郡 (县 )即今来宾市境内至今仍有盘古庙 ,人们仍在祭祀盘古 ,民间有盘古神话传说和歌谣等 ,并有以“盘古”命名的村庄等地名 ,“盘古”即壮语“磨刀石”“葫芦”的汉字记音 ,从而印证了早在 2 0世纪三十年代茅盾等著名学者提出的盘古神话源于华南的广西、广东少数民族地区 ,秦汉以后才渐渐北传的推断。考察研究证明 ,中国有自己的创造世界的神话 ,而且内涵丰富 ,源头清楚 ,脉络清晰 ,中华民族文化是由以汉族为主体的 5 6个民族的文化共同组成的 ,是多元一体的文化。  相似文献   
33.
本文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华江瑶族乡近年来实现经济跨跃式发展的调查后认为,少数民族地区一般都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但由于没有形成合理的资源配置,因而难以形成现实的生产力,使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愿望难以实现。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坚决从传统计划经济中摆脱出来,走市场配置资源之路,在政府的有效调控下,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进各方面的资金、技术、人才,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同时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民族地区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这是华江成功之路,也是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34.
1993年下半年到1997年,正当全国经济开发区热普遍降温之时,一个以引进工业项目为主的开发区──邕宁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广西邕宁县境内南(宁)北(海)二级公路沿线迅速崛起,对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带动作用。本文在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它对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若干启示:借路兴县──民族地区必须善于把握和利用经济发展的各种机遇,包括铁路、公路等建设带来的机遇,加快自身的发展;调整结构──民族地区必须从自身的条件出发,加快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改变经济结构单一的状况,发挥优势;体制创新──努力推进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走市场配置资源之路;降低门槛──采取优惠政策,提高办事效率,最大限度地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这是邕宁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成功之路,也是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35.
壮侗语族称稻词在其他民族语言中的演变及栽培稻的传播覃乃昌笔者在本刊1996年第二、三期分别发表了《“耗”、“”、“膏”、“a:i”考一兼论广西是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及壮侗语民族对稻作农业的贡献》和《左右江、邕江流域:壮侗语民族原始居民的家园与稻作农业起...  相似文献   
36.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努力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础,《民族区域自治法》则为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法律保障。当前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除了做好与一般地区相同的工作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增强依法办事意识,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工作,是当前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两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37.
壮学第四次学术研讨会2005年4月15日至18日在广西田阳县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北京、云南、广东、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的学者95人,还有来自泰国、澳大利亚、韩国的学者9人,他们是以旅游者的身份参加本次会议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孙瑜受自治区主席陆兵的委托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词。原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国家民委副主任伍精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韦家能、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戴光禄、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副主席张声震、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副主席奉恒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潘鸿权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会…  相似文献   
38.
《嘹歌》是著名的壮族长篇古歌 ,是经过长期的口头传诵后 ,经过文人的加工和删改 ,用古壮字记录并在格式上作了适当规范的歌谣集 ,它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民俗学价值、语言文化学价值和古文字研究价值。《嘹歌》是壮族歌谣文化的经典  相似文献   
39.
覃乃昌是壮学研究领域的灵魂人物,也是壮学理论体系的先行者,系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广西壮学学会会长、《广西民族研究》原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西有突出贡献专家,在壮族稻作农业史、华南民族文化史、华南与东南亚民族历史文化关系以及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特别是在壮族那文化、布洛陀文化、盘古文化研究方面,有许多开创性研究成果,为广西民族学界争得了巨大的荣誉,也为推动广西民族工作的发展,为繁荣广西民族研究特别是壮学研究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有鉴于此,应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邀请,中国著名民族学家、广西民族研究所原所长覃乃昌研究员于2006年3月20日到广西民族大学作关于壮学研究现状的学术报告。本期主打栏目"南岭壮学"出刊之际,本刊特将此次学术报告内容整理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0.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实践,但未能摆脱苏联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民族识别,根据中国的实际,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灵活运用,提出"名从主人"的识别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实践.在民族识别、确定中国有56个民族的基础上,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重大突破.2005年中央关于民族定义的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