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一、自然法思想的提出及理论特征 春秋时期,周室衰微,礼坏东崩,历史正经历着奴隶制走向瓦解,封建制勃兴的社会大动荡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已经取得的政治、经济权益,要求对法律制度进行改革,公布成文法。这无疑冲击了奴隶主贵族奉行的“临事制刑,不预设法”的司法原则和以言代法,随心所欲,颠倒罪与非罪的特权,亦必然引起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在这场革新与守旧的斗争中,道家创始人老子站到了守旧的—面,他从“无为而治”的思想出发,鄙弃仁义,忠孝,鼓吹愚民政策,形成了崇尚“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及“道法自然”的自然法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