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09篇
劳动科学   25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24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98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343篇
社会学   44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针对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了阐述,根据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现状以及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探讨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通过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等具体措施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突出实践性、案例化教学,推动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在劳务派遣争议处理中,恢复劳动关系好处理,恢复用工关系难处理。仅处理恢复劳动关系,不处理恢复用工关系,将导致退回机制极容易被用工单位所滥用,伤害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必要明确在用工单位随意退回下如何处理劳动者恢复用工关系的相关规定,从而真正发挥劳务派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嵇康、阮籍以自身的生命实践诠释了庄学精神,他们的哲学可称为"生命实践诠释学"。嵇康、阮籍通过对庄学自然论、养生论、礼法批判、处世方式等内容的生命实践诠释,使庄学从纯粹的理论展现为具体的行为,是庄学精神在魏晋时代的现实呈现。因此,对经典的诠释方式,不仅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实践的。同时因为阮籍、嵇康自身的性格、对庄学的理解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他们对庄学的实践诠释又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分组学习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的教学,通过对组学习思维对话式教学方法应用的重要意义,找到其对话的有效原则,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以及效率。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的教学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协调各个要素,调整好老师、学生以及教材之间的关系,采用有思维含量的对话方式,来构建出一个相对合理的课堂教学环境。最大限度的提升小学生们自身的解题能力,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加大对分组学习思维对话式的小学教学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6.
17.
18.
城市公交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动态复杂系统,其脆弱性十分明显,如何降低其脆弱性,确保公交公共安全成为公交运营需要持续面对的问题。文章基于灾害影响的概念模型,对贵阳"2·27"公交纵火事件进行典型案例分析,从突发事件的前影响条件和事件的特定条件出发分析城市公交的脆弱性,聚焦应急管理的三个主要方面即致灾因子减缓、应急准备、灾后恢复探讨如何杜绝和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或消除、削弱城市公交纵火突发事件的灾害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国内学术界将“中产阶层”视为社会政治“稳定—缓冲”器的认知看似符合静态的中国社会结构,但就现实而言,却忽略了转型期中国政治社会情境的复杂性和过渡性。近年来,城市中产业主引发的愈演愈烈的邻避运动,更是挑战这一传统认知。基于R市“核邻避运动”的视域,我们发现中国城市中产阶层的社会政治功能在某一特定时间流下会发生转变,甚至出现了“稳定器”和“动荡器”两个相对立的社会、政治功能。而差别阶层特质、中产精英上台等内部中介机制,以及怨愤情绪生产、政府内部分歧等外部中介机制,是中产阶层社会政治功能演化的深层机制。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身份限制”和“制度限制”的二重性,中产阶层的社会政治功能往往并不会演变为“颠覆—异化”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