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7篇
民族学   25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郎维伟 《民族学刊》2016,7(2):39-43,105-106
中国台湾地区是多民族分布的区域,民国政府退出大陆后台湾的民族事务发生了演变,岛内原住民族的事务逐渐取代从大陆带去的以蒙藏为主的民族事务,在台湾行政院下成立了原住民族委员会,以专门的行政架构因应原住民族的问题,在民族事务中针对原住民族的高等教育也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与西南民族教育事业的创立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后,西南局奉党中央之命,担负起解放和建设大西南的重任。邓小平深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现这一重任的关键,迅速创办民族学院,做好长期为民族地区的发展输送人才的准备。西南三所民族学院的创立和发展是在他的亲切关怀下实现的,他对民族干部的培养和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张,迄今仍不失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态势的适时把握,也表达了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本文结合四川实际,提出构建和谐四川必须关注四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西南局时期培养民族干部的实践和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后 ,邓小平奉党中央之命 ,担负起解放和经营大西南的重任。西南少数民族种类多 ,分布地域广 ,民族问题复杂。为开辟西南民族地区的工作 ,为解决西南民族问题 ,邓小平深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是实现这一重任的关键力量 ,他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培养造就民族干部 ;另一方面迅速创办民族学院 ,长期为各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输送人才。他在主持西南局工作期间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 ,他对民族干部的培养和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张 ,迄今仍不失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红军长征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长征中的红军曾在滇、康、川、青、甘藏区转战达一年半以上,党和红军在藏区进行了民族、宗教、统战政策的实践,推动了藏族人民革命运动,受到藏族人民的拥护。长征也是中国革命最艰苦困难的时刻,但却得到了藏族人民的有力支援,藏族各阶层群众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的贡献和牺牲将永载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相似文献   
16.
解决好中国的民族问题是维系社会主义大家庭的重要举措。邓小平对民族工作和解决民族问题所提出的一系列主张 ,以及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 ,为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重温小平同志这些论述 ,有利于推动民族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把最大的注意力放在商品与服务的自由贸易上,这就决定了产品必须要具有特色,而产品特色的决定在于资源特色的基础.牦牛作为高原特有的畜种,以其独有的特色理所当然地应成为西部藏区畜牧业发展的主体.同时,面对入世之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牦牛产业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应对"入世".  相似文献   
18.
巴底藏族原生态文化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底藏族传统的生存状态是人与自然的适应性体系,也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整合。农业文明是巴底藏族文化的基础,他们的居址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宗教和民间文化构成了精神文化系统,非主流文化的传承仍然在延续。  相似文献   
19.
民主改革后,藏北牧区逐渐出现村落的形态,村落中的牧民一直保持自然生育的状态,加之营养卫生条件的改善,牧民人口呈现由增加型向稳定性过渡的特点。而人口性别特点表现为低龄组男性人数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组的增加,性别比值逐渐接近,至高龄段时,女性人数逐渐超过男性人数。藏北牧民家庭规模呈扩张态势,人口的增长快于家庭的分化,大家庭比例增加成为必然结果。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是藏北牧民主要的家庭类型,单身家庭、联合家庭和其他家庭类型也同时存在。牧民期望多子女的意愿还具有普遍性,但少生优生的观念已在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20.
西藏民主改革后藏北牧民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权和政治权。在藏北牧区的村落社会中,村民自治是牧民享有公民权和政治权的一个重要生活场景,村民委员会的选举,村民自治组织的权威性,村落社会成员的社会规范,从人类学的视野考察这三者互动所构成的村民政治生活图景,正是牧民公民权和政治权在微观层面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