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隋唐时期和以前的汉代被后世并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两大盛世,而这种繁荣表象的背后是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基础为后盾的。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盛唐气象”中的经济支柱——农业(尤其是农业生产、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等)、交通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一、唐代庶民阶层的涵盖面关于庶民这一概念,根据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看法。在先秦,庶民通指耕田农民,是根据社会地位来划分的,涵盖面很窄。秦汉以后,庶民的涵盖愈来愈广,凡没有官爵者都可以称为庶民(除出身低微的奴婢以外)。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观念盛行。通常把世代居高官  相似文献   
13.
长庆年间,唐穆宗对法制建设是十分重视的,在执法理论上,唐穆系主张慎刑法,另一方面,他又继承前代“寓礼于法”的主张.并启用了一批执法严明的官吏.正因为唐穆宗在长庆年间加强法制建设.所以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试论朱敬则     
朱敬则是唐代前期杰出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对于这一历史人物,史学界从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他的政治功绩和史学成就长期淹没于史海之中。作者在阅读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朱敬则的一生作以简单的评述,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侯景之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大的政治事件,历代史家对此多持否定态度。本文在阅读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提出如下论点:侯景之乱虽为一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但在侯景之乱初期曾得到过人民群众的支持,侯景打击士族地主、解放奴婢也具有进步意义,因此,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6.
行走在银泉飞瀑,山翠花香的哀牢山上,我不禁连声赞道:“多美的山啊,多美的水!”同路的老村长沙勒却拔出含在嘴里的旱烟锅,摇摇头说:“山美不算美!”奇怪,苦聪人(拉祜族支系)居住的哀牢山区,是个一屁股落地也会坐着三棵草药的地方。这样的风水宝地怎么还不算美?老村长用五寸长的旱烟锅轻轻敲着他的胸口,自豪地对我说:“真正美的是‘阿厄’(苦聪语,意即“我们”)苦聪的心灵!”沙勒村长是个健谈的人。他说,过去他每次到多上、县里开会,经常听到一些乡村干部反映他们最大的苦恼,是解决群众争水争田的纠纷,有的地方为争水还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而苦聪山寨却从没这种情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很早就与西方有过密切的法律文化交流。在中国古代的正史文献中,大都记录了古代罗马的风俗习惯和政治法律制度等情况。从两汉至唐宋之际,中华法系和古代罗马法系之间有着很多的交流路径。虽然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未找到古代罗马法传入中国的直接证据,也没有发现中国古代的法律典籍传到西方的资料,但从中华法系与古代罗马法诸多的"暗合"来看,这些"暗合"应该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彼此双方法律文化交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障正常的交通秩序,唐朝政府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交通法规,如禁止车马在城内及人口众多的闹市区高速行驶;商旅出行须凭借官府颁发的有效证件;陆路交通实行"右侧通行"、水上通行实行上行回避下行的交通规则;为了保障道路通畅,唐代法典<水部式>中对渡津、桥梁的管理维护作了明确的规定;在新发现的吐鲁番出土文书73TAM509号<康失芬行车伤人案>残卷中,还记载了唐代对于交通肇事罪适用保辜制度的法律程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是一个等级身份制社会.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在儒家“礼有等差”思想的指导下,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礼仪规范引入到国家法律制度层面,使中国古代法律呈现出“礼法合一”的特色.服饰制度是中国古代礼俗的重要内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在许多朝代制定的法典中大都设立了关于服饰制度的篇目,对社会各阶层冠冕服饰的形制、颜色、图案、质地等加以规定和限制,对违犯服饰法律制度的行为予以处罚.  相似文献   
20.
唐代长安城有人口百万,已是史学界公认的定论。然而最近笔者研究统计,唐代长安城的实际人口数只不过在50~60万之间,远远没有达到百万。 正史中没有“唐长安城人口百万”的记载。凡持唐代长安城人口百万说的学者,其主要根据是唐人诗文对唐代长安城人口的记载。岑参在《秋夜闻笛》中写道:“长安城中百万家,不知何人吹夜笛”;韩愈在《出门》中写道:“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元稹在《遣兴十首》里也有“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