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1.
郭未  鲁佳莹 《社会》2018,38(3):105-135
本研究基于CGSS2008-2013数据,在时间维度下构建赫克曼二阶段选择模型和纳入交叉项的多元回归模型来考察男女两性之间“农转非”的差异化路径及变迁,及其带来的收入回报差异。在计量分析之前,本文以2008年数据为基数对收入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以平衡时间跨度带来的货币购买力差异。数据结果表明,男性主要通过升学、招工等选择性方式实现“农转非”,女性则更多地通过征地、婚姻等政策性方式实现“农转非”;但改革开放之后,女性通过选择性方式实现“农转非”的比例明显上升。在收入回报层面,女性“农转非”带来的相对收入回报显著高于男性,但这一效应只存在于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农转非”群体中;此外,非农户口的收入回报效应在户籍改革得以深化发展的当下逐渐式微,并且就男性而言,这种削弱作用更明显。最后,文章基于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性别角色观念转变的解释框架对计量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阐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相关文献资料,在厘清族群、民族、种族和边疆几个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回顾了中国自民国时期的边疆社会工作到如今民族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以类型化的方式探讨了当前民族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导向和实务状况,从而展现了中国民族社会工作的历史图景.最后,本文也对中国民族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一些合适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发展领域,妇女/社会性别与发展范式萌发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它既植根于主流发展轨迹与历史遗产,又是对后者的解构和超越。该领域处于发展研究与妇女研究的交界处,既有厚实的学术底蕴,又受到主流发展努力以及诸多社会运动的滋养,遂形成了自成一体、熔理论与实践于一炉的知识、话语和实践体系。时至今日,从历史与理论视界出发,回顾国际发展界社会性别理论与实践的嬗变,检视妇女发展话语的机构化与制度化进程,并就这些权力话语对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边发展机构和各国政府发展议程、政策及项目的巨大影响做一个系统梳理,已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