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9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1篇 |
劳动科学 | 4篇 |
民族学 | 47篇 |
人才学 | 10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209篇 |
理论方法论 | 49篇 |
综合类 | 468篇 |
社会学 | 93篇 |
统计学 | 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52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51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60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利用“中国营养和健康调查”家庭平均收入的模块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累积分布函数、洛伦茨曲线等方法刻画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布的动态演进,结果表明,大多数家庭都分享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成果,其中高收入阶层比低收入阶层更多地分享了经济成果,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更多地分享了经济成果。进一步地,非参数假设检验和相对偏差估计结果表明,N. C. Kakwani的三参数函数和简易公式的基尼系数估计精度较高,广义Logistic分布函数是估计城乡居民收入分布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92.
龙德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4)
继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就业后的再教育。 一、继续教育的作用 继续教育的作用,一是更新知识。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技术更新周期缩短,工农产品更新加快。这样,原来在高、中等学校的知识就相形见绌,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才能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技术产品复杂程度越高,品种越优良,人才的需求量越大;产品、品种的技术水平越高,对人才层次要求越高,对高层次人才的需 相似文献
93.
94.
黄灿章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5(Z1):57-58
“天人合一”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在老子看来,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使道德仁义都不足以防范人的贪欲本能,最后只有通过“重积德”来净化人们的心灵,促进社会健康发展。老子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贯彻“两手抓”的方针,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5.
章立新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4-46
“以人为本”思想在学校工作中具体体现为四方面,即:教育理念上坚持“育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师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努力维护师生权益,实现师生幸福;积极建设体现厚重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96.
97.
曹麟章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6,(3)
本文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个独立的经济范畴,不能同生产关系的总和等同起来,但又不能仅仅归结为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要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加以把握。文章还对作为经济范畴的经营方式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一般条件,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为主体、(?)所有制形式同时并存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及其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进行了探讨;并且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分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同经济体制改革、商品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说明研究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8.
章继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4)
意境,是诗意之所在,也是衡量诗歌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尺。王国维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人间词乙稿序》),“有境界自有高格,自有名句”(《人间词话》)。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诗歌意境创造的自觉时代。唐代诗人和评论家在前人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创作两个方面对意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异采纷呈的意境构成了千古卓绝的“盛唐之音”,也是唐诗臻于成熟的标志之一。胡应麟说:“盛唐绝句兴象玲珑,句意深婉,无工可见,无迹可寻”(《诗薮》)。翁方纲指出:“盖唐 相似文献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