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0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231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437篇
社会学   36篇
统计学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人在对象性活动中的主体性(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在对象性活动中的主体性(下)夏甄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四、人掌握世界的观念方式与实践方式人之所以能够作为主体从事各种对象性活动,用不同的方式掌握世界并表现出主体性,是以人自身的能力结构为基础的,人的主体性正是这种结构的功能表现。人作为主体是一个具...  相似文献   
22.
3.0版的"中国威胁论"是西方世界对中国崛起的主观认知,而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种不和谐的音符,是由于对中国崛起的过度阐释造成的。"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不适用于中国。叫嚣"中国威胁论"是不合时宜的,也注定是行不通的。中国梦的目标是和谐,表征了对和谐世界的追求,而不是对霸权的迷恋。假以时日,"中国威胁论"将会渐行渐远,中国机遇论将会成为主旋律。  相似文献   
23.
24.
25.
26.
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目标——到2015年全面形成一校一章程的格局。章程建设对新建本科院校是个新课题。相比较于普通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在章程制定中,要特别厘清办学关系,要鲜明办学宗旨,要突出体现办学特色,要独立成章体现师生权益。同时,新建本科院校在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要加强章程制定科学性研究。  相似文献   
27.
根据1990-2009年湖北省78个县市与稻谷相关的生产数据和气候数据,运用经济-气候模型分析了包括气候因子在内的各个因素对湖北省稻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稻谷生产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气温和降水,平均气温与降水变化对湖北省稻谷产量均有着显著负向的影响,平均日照的影响并不显著;其他投入要素对稻谷产量具有正向影响,影响大小依次为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劳动力、有效灌溉面积、机械总动力,技术进步也具有显著正向的作用。提出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增强农业基础设施、采用金融创新产品等路径以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8.
陶青莲 《新天地》2011,(5):106-106
在十堰郧县城东郊杨溪铺镇的东部板块上有一个烽火的村落,海拔在600米以上,村庄因古时燃烧狼烟传递军情而名,又叫“烽火山”,山的半腰上有一座烽火小学,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占地6666平方米,招收总人口3700余人的3三个村1至4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29.
本文通过人们(听众)的听觉,感应,将那些真实可信的现象、若隐若现的意境,幽深诡秘的艺术世界刻画描绘得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般的传统四胡说书的多层次文化蕴涵及其曲调体系的构成、独具特色的艺术作用、说书曲调不同情感中谐振等做了系统的理论阐述,并就蒙古四胡说书多元化式曲调的艺术运用技巧以及曲调体系的应用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0.
文化批评向何处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90年代中国批评界一个引人注目的走势或许就是从文学批评到文化研究 (也有人称文化批评 )。对此文学界可谓众说纷纭、人言言殊。有人在悲叹80年代文学批评的黄金时代的逝去 ,也有人在欢呼文化批评的黄金时代的到来。除去这些情绪化的言论不谈 ,比较具有学理性的问题也同时提了出来。比如 :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的关系是什么 ?文学批评向文化批评的转化具有什么样的社会历史原因 ?这种转化是文学批评的转机还是文学批评的堕落 ?文化批评是不是一种社会学批评或所谓“外在批评”?如果是的话 ,它与审美批评的关系又如何 ?它是向庸俗社会学批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