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09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176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宁夏地处亚洲腹地,地势高且干旱少雨,气候条件远逊内地。自古河渠的修浚与管理状况不仅决定着宁夏农业经济的发展规模,实则对整个宁夏之经济社会面貌起决定作用。明清两代,宁夏河渠之发展远承秦汉唐宋,而多有开发。河渠网络形成与地理布局的扩大,使当时农业在宁夏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得到了确立与发展。明清两代河渠的开发与管理对后世乃至现代宁夏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南北朝初期,中国内地佛教判教思想兴起,目的是纠正佛经翻译的杂乱与矛盾,建立统一规范的佛经系统,后来发展成运动潮流。判教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特殊的功劳。魏晋南北朝"毗昙""般若""涅槃"三大思想体系统摄中国佛教,毗昙学属于小乘佛教体系,是西域龟兹佛教思想的理论基础。后来判教中突出了大小乘的纷争。至隋朝大乘佛教已占据统治地位,小乘受到排斥和打击,中国内地小乘佛教从此一蹶不振。龟兹佛教也受到巨大冲击。此后,在中国佛教史中,龟兹佛教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近代龟兹佛教遗产的发现,引发了对龟兹佛教的追忆和重新审视。但判教形成的固化观念,还在约束着龟兹佛教研究的开展。对龟兹佛教和石窟的再认识、再研究,必须摆脱旧有观念的束缚,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和观点,以现代社会科学的视野和研究方法,揭示龟兹佛教及其艺术的更深广的内涵和特色,正确认知龟兹佛教的历史价值和地位。这些研究成果,必将对客观阐述中国佛教史和世界佛教史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叙事的空间因素不仅是单纯的文学技巧,而且隐藏着叙事主体的态度,是对叙事评价的强化;从人物和空间的关系出发,可以将空间区分为和谐性空间、背离性空间和中立性空间,这三种空间形态显示了强化叙事评价的不同方式;而且,三种空间形态背后隐含着各自的文化因素,同时,这些不同的空间形态反映了叙述者不同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兼职教师业已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师资力量。高校兼职教师的存在有其历史必然性,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高校用人、管理机制上的相对滞后,导致高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应根据当前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一套高校兼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义是儒家道德的"五常"之一。孟子思想非常重视义,把义提升到与仁对等的地位,认为义是人心固有的善端,它和"仁、礼、智"一道构成了人区别于动物的道德性,是人们提高德性、成就道德理想人格的逻辑起点。在人生的历程中,义始终是人们的价值向导,义要求人们不贪利,不畏势,不媚俗,做一个有道德自觉心、有尊严、有主体独立精神的人,而不是做一个被欲望所左右、被权势所奴役的人。孟子还要求人们集义而养成浩然之气,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完成道德人格的塑造。当生命与道义发生冲突、要进行生义抉择的时候,孟子反对苟且偷生,主张慷慨就义,以生命最终完成自己的高尚道德人格。这是义的最高境界。所以说,义在孟子思想中,在心为德,施之为行,行之有道。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对976名临床一线的临床兼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临床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的结果作为应变量、影响教学质量的教学行为因素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临床教学质量在不同教学行为的兼职教师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临床兼职教师教学质量受多种教学行为因素的影响,不同教学质量的兼职教师人群中,教学行为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8.
在盛唐求仕热潮中,孟浩然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存在。当时儒道两种对立的文化精神以一种特殊的形态相互整合,共同建构了孟浩然的文化心态和价值标准,使孟浩然具有一种儒者和隐逸气质相混合的精神特质,形成了孟浩然既追求一定的社会功利又不以入世为首选目标的温和、拘谨的士人人格,也使他长期处于仕与隐的紧张和焦虑之中。仕与隐的欲调和及二者事实上的难以调和,让孟浩然陷入了仕与隐的两难抉择中,进退维谷,从而成了盛唐求仕热潮中的“多余人”。  相似文献   
19.
通过英语、日语、汉语三种语言中性别与语言形式的比较,分析了性别差异引起语域差异的原因。揭示了由于社会历史原因,语言中存在着姓别歧视。性别差异与语域差异的研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与文化提供了一定的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青年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学科的基本框架是以青年学为基础性学科,重在揭示青年的本质特征、身心发展、个性变化和社会互动等方面的理论。而其他一些相关的学科如青年政治思想教育学、青年组织学、青年心理学、青年人才学、青年行为学则为应用性学科,组成了一个以青年学为中心的学科群。青年学作为一门学科应有历史、理论和应用三大部分。青年学应属于社会学的范畴,成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