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46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34篇
人才学   234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283篇
理论方法论   76篇
综合类   697篇
社会学   145篇
统计学   5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上帝在造大象时,因一时疏忽,把大象的鼻子拉得又大又长,使大象变得奇丑无比。他想为大象重新造一个鼻子,但转念一想,世界上已经有了很多美丽的动物,比如:老虎、长颈鹿、天鹅、孔雀等,也应该有一些丑陋的动物,才能使世界变得多姿多彩。于是,他决定让大象接受丑陋的现实。  相似文献   
52.
论宋代诗话汇编的三种编排体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当前  曹旭 《江淮论坛》2009,(5):179-185
《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是宋代诗话史上先后出现的三大诗话汇编,三者运用了各具特色的编排体例,代表了宋代诗话汇编三种体例类型。《诗话总龟》因诗存事,以事为纲,分门增广;《苕溪渔隐丛话》以时为序,因人系论,触类引伸;《诗人玉屑》格法类分,人物品藻,史评结合。后出汇编在编排体例上继承创新,更趋完善。正是有了颇具匠心的编排体例,三大诗话汇编能够历久不衰,在中国诗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3.
人才培养特色既是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支撑和直接体现,是高校吸引生源,形成社会地位的基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中扩展生存与发展空间,就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凝炼特色;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凸显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保持特色.  相似文献   
54.
厉鹗与水西庄查氏会面之前的诗文往来赠答,是一个探知对方、寻求认同、磨合彼此的双向互动过程.之后厉鹗的天津之旅,从个体意义上说,实现了两位志趣相投的诗坛知己会面的夙愿,《绝妙好词笺》正是两人合作的结晶;同时,在查为仁的导示之下,厉鹗困惑已久的“穷达”观念得以最终醒悟.从公共意义上说,南北两位在野诗坛领袖的首次会晤,意味着南北诗坛的联结.作为南北在野诗坛异地联合吟唱的一种新颖独特的形式,《拟乐府补题》的结集刊行是雍乾之际南北在野诗坛互动交流和会通融合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5.
六朝送别活动与送别赋诗是六朝文人交谊与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从六朝送别诗可以了解六朝文人对皇族官僚的依赖性。并且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政治的变化,这种依赖性呈现弱化趋势。还可以了解六朝官僚与治下吏民的关系,窥测六朝文人之间或真挚或应酬性的交游状况,审视六朝文人的亲情与友情乃至六朝社会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56.
“亲亲相隐”原则作为人伦亲情立法,其发展演变及其所具备的现实基础决定了亲属免证权在我国建构的可能性,更是有利于证人作证权利的保障.我国可通过确立亲属免证权规定来实现“亲亲相隐”原则的活化.  相似文献   
57.
现代国家的特性在于公私的和谐统一。但由于公私观的差异,中西现代国家成长出现不同的历程图景。具体而言,在"私本位"的公私和谐观影响下,西方现代国家是在国家权力和公民社会相互增权的进程中生成的。而在"公本位"的传统公私对立观的影响下,中国的现代国家成长却不同。一方面,由于受公私对立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的现代国家成长显得曲折、坎坷。另一方面,由于"公本位"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的现代国家成长呈现出从国家对社会的渗透与扩张,到国家与社会的同构,再到国家对社会的放权从而逐步生成公民社会的历程图景。因此,从公私关系的角度解析现代国家的成长历程,能为解释中国现实问题提供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58.
叶永胜 《天府新论》2012,(5):150-153
重述神话是神话流播、传承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文学创作传统。通过重述,我们可以穿越时间隧道,触摸先民的诗性智慧;在古今相通的境遇中,展开对当下生存的知性探讨。神话的固有特性是象征性,它有着极强的包容性,为人类思维、社会行为及艺术实践开拓了一个几乎无限的意义空间。借重述神话以表达人类情感,述说现代人的精神苦闷、理想与追求,这是现代人关注自身、拯救失落的自由本性、创造力和生活激情的体现。  相似文献   
59.
王锡彤自60岁后,几乎无日不在病中,到72岁病逝,先后有20余位医生为他治疗,疗程大致经历了中西医杂投、中医专治和中西医联袂而治三个阶段。治疗期间,王锡彤及其家人不管对中医还是西医都或明或暗地进行了干预,而在医家、病家之间,谁对病人负责却很难加以区分。这反映了民国时期复杂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60.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在此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由此诞生了人民军队,形成了八一精神.八一精神成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奠定了红色文化之基.历史和现实证明,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无产阶级政党先进品质于一身的八一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本文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研究和运用的核心问题,紧扣红色文化的发展规律,立足革命老区的历史和现实,把握江西进位赶超和绿色崛起战略的需求,从八一精神与红色文化形成和发展、八一精神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一精神与强国兴域文化品牌的塑造三方面,论证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在区域文化乃至国家文化实力体系中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