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0篇
丛书文集   27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白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兰是我国古代西部一个古老的部族。在中国历史上,白兰虽没有正式建立过政权,但他在其它民族所建政权的统治下,前后绵延了近一千余年。中国史籍最早记载他的名称是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到五胡十六国时期,白兰为吐谷浑所统治,唐初吐蕃兴起,又为吐蕃所征服,一直到元代,白兰之名仍见于史籍。  相似文献   
12.
自元代建大都于北京,迄明、清,北京向为国内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间包括藏族在内的许多民族的知名人士,为了祖国的统一、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不远千里万里赴北京者络绎不绝,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在北京范围内,至今还保存着这些代表人物的活动遗迹,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本文主要叙述北京地区有关藏族的文物古迹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藏文史书中的弭药(西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历史上,弭药(西夏)与吐蕃关系密切。在族源方面,党项羌(西夏出自党项)曾与古代吐蕃先民融合,成为吐蕃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俟后,赞普松赞干布兼并党项,更名弭药,使两族更加接近。松赞干布的五位王妃中,有一位就是当时弭药王之女茹雍妃洁莫尊。(藏文《贤者喜宴》〈以下简称《喜宴》〉函33页上)。松赞干布建政过程中,亦取效弭药人的各种技艺才能。在其它方面,诸如文化、医学、建筑和宗教等方面,两族亦多有交流。可能由于这些密切关系,在藏文史书中可见到有关西夏缘起、建国和失国后的记载,虽然各书记载的史料不够详尽,但集中起来还可以看出个轮廓。  相似文献   
14.
前言 本译文上承摘译(十)。在摘译(十)中通过译文和注释已经介绍了顿渐之诤的起因等过程,并扼要地说明顿渐双方的人物背景。 在这部分译文中则主要反映顿渐之诤的具体辩论情况。同时介绍顿渐双方辩论后的结局。 在吐蕃时期的宗教之诤有两次,即顿渐之诤前的佛苯之诤及这次的顿渐之诤。从佛苯之诤已使我们看到,表面上的苯教大臣()及信佛大臣()似乎是信  相似文献   
15.
西藏和平解放具有伟大历史意义。它宣告旧西藏历史的结束,新西藏的诞生。从此西藏民族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与中华各民族团结一致,根据协议精神建设和发展新西藏,并取得辉煌成就。 对于西藏和平解放,广大藏族人民是衷心拥护的。这包括占藏族绝大多数的农牧民和其他劳动人民,也包括许多中上层藏族爱国开明人士,其中有世俗贵族和地方政府官员,也包括参政的爱国僧人和以三大寺为代表的许多爱国僧侣上层。他们之所以热烈拥护西藏和  相似文献   
16.
前言 本译文上承译注(十七)。本文主要记载阿底峡进藏前后的吐蕃社会、经济及佛教情况。而主要记载吐蕃奴隶起义后的佛教衰败情况,同时记载原作者对这些情况的评论。 从本译文看,吐蕃奴隶起义后的三大变化最为显著,一是阶级变化,原来的许多王室后裔沦为一般属民,而原来的奴隶或平民却扬眉吐气,作者如实地指出了这点,这是其它史书所不载者,反映了作者对政治变化的重视。另一大变化,就是奴隶起义后广大  相似文献   
17.
夏尔巴人族源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藏与尼泊尔交界的聂拉木县一带,世世代代居住着夏尔巴人,他们在这里生息劳动,开发和保卫着祖国的边疆。 夏尔巴人什么时候出现在这里?其族源怎样?与藏族关系如何?对于这些问题,笔者想提出一些探索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贤者喜宴》■译注(十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本译文上承译注(十三)。 在这部分译文中,主要叙述日巴坚死后的吐蕃政局,其间包括达磨赞普执政及被刺。 日巴坚死后吐蕃一蹶不振,急转直下。达磨赞普与权臣韦达纳坚等一起反对佛教势力,他们首先集中力量剪除原来支持佛教势力的首脑人物,既突然又猛烈,致使佛教势力群龙无首。继阐卡贝云无罪被杀后,娘丁埃增也被杀,至此两位佛教参政的高僧钵阐布全部被除。然后反佛势力便对寺院和僧人采取严厉措施;拆寺庙、烧佛经、驱逐外族僧侣,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上承译注(三)。本文主要记载忽必烈汗主动改变了对噶玛巴什的错误态度,这种态度的根本转变,基于如下几点:首次是史实证明噶玛巴什是一位虔诚正直的佛教大德,没未参予蒙古王族内部的权力之争;其次,身居汗位的忽必烈面对的是全国形势,  相似文献   
20.
前言 本译文上承译注(十八)。此译注(十九)是《贤者喜宴》卷全书的最后一部分。在这部分里,原著者分两个主要内容来写,一是从佛教意义上阐述保护好逻些、桑耶、叶尔巴地区的寺院及其有关佛教文物的意义及必要性。因此,必须对上述诸佛教文物加以保护、预防及修缮。作者从吐蕃佛教的实际情况及对未来的预测出发,认为逻些、桑耶、叶尔巴地区之佛寺对吐蕃至关重要,作者借阿阇黎莲花生的说法,逻些及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