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7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133篇
管理学   379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151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23篇
丛书文集   1525篇
理论方法论   417篇
综合类   6321篇
社会学   259篇
统计学   24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386篇
  2013年   473篇
  2012年   583篇
  2011年   664篇
  2010年   701篇
  2009年   729篇
  2008年   725篇
  2007年   730篇
  2006年   726篇
  2005年   598篇
  2004年   430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385篇
  2001年   331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51.
全球性生态危机是生态伦理得以诞生的决定性原因.生态伦理的重要使命就在于审视和反思人类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及其深层的哲学、宗教和文化根源,进而使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得到调适和改善,在自然和人类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关系.青藏高原藏族民间宗教信仰中——诸如图腾崇拜与禁忌;对神山的崇拜与禁忌;对土地的崇拜与禁忌;对神湖的崇拜与禁忌等的观念,渗透着或隐性或显性的生态伦理意识,不仅在客观上达到了人与自然的沟通,同时这种古老的智慧也许真的会成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重要途径,从而达到人类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相似文献   
252.
ABSTRACT

This paper draws on an in-depth case study of narrative identity work to explore heuristically the role of host country nationals in the reproduction of orientalist discourses 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MNCs). Based on this analysis, it presents an identity strategy termed the other Chinese. The other Chinese claims to be in-between the West, that is constructed as superior modern and rational, and China, that is constructed as backwards and chaotic. This in-betweenness allows the other Chinese to take the role of a mediator between locals and expatriates, and at the same time claim superiority towards normal Chinese. Thus, this identity construction is a creative act of hybrid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but it is not subversive to existing power structures in the MNCs. However, as we show,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ther Chinese is not inextricably bound to the field of the MNCs, but is based on a hybrid and creative entanglement of various sources such as class positions and public discourse in China, in which the MNCs only occupy an insignificant role. It is, therefore, to be understood as an aspect of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China relevant for MNC identity, rather than an aspect of the transnational field of the MNCs.  相似文献   
253.
本文在分析了赫哲族民族文化现状后指出,经过整合与重构的赫哲族文化具有多元性、现代性、亲合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是一种充满现代气息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54.
这是本刊"中国语言学自主创新之路"学术讨论专栏推出的第三组笔谈,共有三篇文章。其中,郭锡良先生的文章从戴震的"学有三难"入手,讨论了中国语言学研究应取的态度,指出中国和西方各有自己的语言学传统,我们学习西方语言学,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理论方法,以用于我们的汉语和其他中国语言的研究实践,而不是邯郸学步,套用他们的教条和研究成果。宋绍年先生的文章点评了《马氏文通》对介词和连词问题的研究,指出马氏的句读理论是在吸收西方语法理论基础上的自主创新,一方面马氏套用了西方语法的标准和结论,另一方面又能根据汉语的特点加以改造,马氏的做法给了我们重要启迪。崔彦博士的文章从"二等字与来母的关系"、"李方桂的二等介音"两个方面评述了上古二等r介音的研究成果,强调从谐声字不能为上古二等韵构拟带l-的复辅音声母,r介音的构拟是虚拟性的,都不是确证。  相似文献   
255.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峻岭  王艳 《河北学刊》2007,27(2):239-242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丰富多彩,既蕴涵着超越时空、具有现实价值的优秀成分,又含有受到历史局限性制约的糟粕。客观评析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得与失,并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合理转换,对于我们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56.
黄岩 《河北学刊》2006,26(5):58-60
吴潜涛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要求的精辟概括,并对之进行了详细论证;刘云章认为,马克思主义荣辱观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值得深入探讨;杨丽坤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社会调控机制进行了解析,认为研究社会调控机制对于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非常重要;冯秀军对荣辱观教育中的情感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荣辱情感是荣辱观形成的基础,荣辱观教育需要诉诸情感才能真正抵达心灵并见诸行为;刘建军从理论依据与时代内涵的角度对"以辛勤劳动为荣"进行了详细阐述;黄岩对孟子的"荣辱观"进行了解读,认为认真研究孟子的荣辱观思想对于我们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邹秀春对洛克的道德法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其道德法思想中关于道德观念建设的有益规律和方法,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郑小九对古希腊的荣誉观念进行了评述,认为古希腊文化中关于荣辱的思想对于深入理解和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独特的启示意义;范笑仙则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学术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257.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建立起有效保证和谐社会发展的运行机制,即认识协调机制,战略协调机制和保障协调机制,以保证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58.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国家社会文化和汉语文化存在着很大差异,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英语语言本身,也要传授给学生英语语言中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使学生学到真正地道的英语,从而真正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59.
梦窗词大异于传统审美旨趣,古今毁誉甚殊。词作的晦涩难解,是造成对其评价褒贬不一的根由所在。梦窗词幽隐朦胧的艺术特征类似于象征主义的美学风貌,其创作的形式技巧与象征主义诗学也具有诸多暗合之处,这种相通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意象化的整体隐喻,二是直觉性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260.
严庆 《民族研究》2006,(4):20-29
"整合"和"民族整合"两词在当前的学术论著中出现频繁,学者们对"民族整合"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实现学术话语的趋同性认识和使用,有利于消除歧异性理解,形成认知上的共识.本文在对"民族整合"的不同表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认为"民族整合"是不同于民族融合和民族同化的功能和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