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89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86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2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学术制度和人文价值观是制约学术期刊发展的主要因素.单纯以量化的指标衡量学术研究水平以及以物质鼓励为杠杆,在办刊实践中会产生诸多不良后果.而学术制度的背后则是更深层次的人文价值观问题.物质力量终究不是生活的全部依据,而是人类精神力量的预示和陪衬.学术期刊,怎样在物欲横流的现实背景下引领学术研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不仅仅是在制度层面如何完善的问题,而且更是如何审视现实生活的价值观问题.  相似文献   
22.
包伟民 《文史哲》2012,(5):95-107
前人讨论中国古代"城市文化",虽然清楚区分了当时的"市民"与欧洲中世纪市民阶层的显著差别,然立足点仍在于探寻"城市文化"之可能蕴含的"自由"、"新型"等等精神,因此明显带有某种理论的预设。若将两宋时期的城市居民视作一个整体,来讨论"市井文化"的特征,从表象看两宋市井文化清雅与市俗共存,骄奢与村愚并现。深入分析可见:一方面,随着城市的发展,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种要素不断聚集于城市,相对于乡村,城市占有文化上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士大夫阶层拥有政治核心资源等原因,一如既往地掌握着文化的霸权。执城市文化之牛耳者,仍然是官而非商。唐宋间城市文化发展在政治领域的主要意义,在于它承续并巩固了唐代以来由于士大夫阶层城居、文化资源集中于城市所带给专制国家在文化上前所未有的控制权。于是,从两宋时期起,社会文化的中心从乡野转移到了城市。  相似文献   
23.
浅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包双喜高等学校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重任,担负着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使命。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新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高校学生思想...  相似文献   
24.
介绍了中国—全球环境基金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伙伴关系项目概况,并基于56个样本县的调查统计数据,总结了伙伴关系项目下防治活动开展的情况和项目成功实施的相关经验,进而分析了荒漠化土地防治成效。研究表明,伙伴关系项目框架下一系列土地退化防治活动,促进了荒漠化土地防治、农牧民生计的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环境效益,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5.
社会学关于现代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强社会建设,改善社会管理,是我国社会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为这一战略部署提供理论支持则是社会实践给社会学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以现代西方社会学思想体系为背景,对其中关于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论说和理论进行了梳理,认为,无论从历史还是现状看,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应用看,社会学都是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研究的主力军.从广义上讲,全部社会学理论和思想的核心使命就是研究和解释社会管理和建设实践及其过程,就是为其提供科学知识和思想工具.  相似文献   
26.
优秀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是内在联系的,培育现代民族精神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把优秀文化传统与新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将其转化为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被人们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二是将优秀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对接,培养人们现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观念。  相似文献   
27.
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是西方20世纪晚期两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流派。“新自由主义以启蒙的继承者自居,对启蒙和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表达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赞美,并从普遍主义出发主张西方社会的现在预示了所有非西方社会的未来。”而“后现代主义则以启蒙的批判者自居,现代化的社会在后现代主义者眼中或者呈现出一片‘白色恐怖’(利奥塔),或者简直就像一座‘大监狱’(福柯)。”哈贝马斯的观点既不同意新自由主义对现代性的那种乐观和肯定的态度,又不同意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那种悲观和否定的态度。他认为,“现代性是一项未竞的事业”。或者说,他的思想始终是在对启蒙的热情赞美和严词谴责之间寻找一个稳固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28.
《存在与时间》是海德格尔前期的现象学-存在论代表作,其中的此在分析论是生存论的"还原-建构-解构"的实行。按照《存在与时间》中的展开线索,根据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分析还原步骤,"看"技术是如何显现的和被给予的。通过现象学-存在论的"看"和"领会",逐步回溯还原展示出"技术现象"的三重显示:在此在的生存状态层面上,技术显示为"揭示";在此在的存在结构(操心)层面上,技术显示为"寓世存在"的方式;在此在的存在的意义(时间性)层面上,技术作为绽出的"通道"而被给予。  相似文献   
29.
学术评价机制旨在通过其筛选功能,对学术水平作出客观评定,以实现对学术造假行为的约束和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在科学研究领域,由于信息不对称格外显著,所以,间接评价在学术评价中处于重要地位。在间接评价过程中,被评价者发送信号,评价者接收信号是间接评价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只有选定了合适的信号,才能确保间接评价实现正向选择的目标,学术评价机制才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当前,我国在学术评价方面已经确定了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信号系统,但是由于“噪音”的广泛存在,这些信号并不能有效反映评价对象的学术水平。因此,如何降低“噪音”是实现我国学术评价机制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0.
回眸而望,思绪万千。这是内蒙古两所创办较早的大学之合并。两所大学风雨兼程数十年,含薪茹苦开拓向前,终于各自都有了天下桃李的美誉,终于各自都有了为自治区的“科教兴区”立下卓著功勋的社会评价……内蒙古农业大学组建之初,一行行新农大的数据是描绘今后发展蓝图的基础,是保持发展迅猛势头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