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80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52篇
人才学   4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80篇
理论方法论   82篇
综合类   376篇
社会学   244篇
统计学   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雨蝶 《老年世界》2011,(17):43-43
面对油腻的厨房,很多主妇都发愁,尤其是地板,即使拖得很干净,也难免会留下食物的味道,吸引各种小虫子光临。怎样才能既轻松又快捷地搞定厨房地板的油渍呢?  相似文献   
52.
寻梦的父亲     
梁子坐在礁石上,望着黑压压的人群发呆。突然,他眼前一亮,腾地站了起来,目光定格在沙滩上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身上:银光闪闪的头发,白里透红的脸蛋,宝石蓝的眼睛,像一个芭比娃娃。梁子凑过去,坐在沙滩上,饶有兴致地看小女孩堆  相似文献   
53.
光草     
萨库玛是一位享有很高知名度的画家,以风景画见长。无论是富有的牧场主,还是马贩或布商,许多人都会聘请他到家中为某个角落或拱门作画,为室内引入更多的阳光。这天,一位身材高大的北方大汉敲开了萨库玛的家门,他是纳克图玛的领主葛努安的总管,奉主子之命,前来邀请画家去作画,因山高路远,还特意为画家带来一匹骏马。  相似文献   
54.
从办公室出来,已接近凌晨时分。 空气里弥漫着薄薄的湿气,仿佛岁月穿过皮肤,让人心生凉意。  相似文献   
55.
56.
57.
当前,Macromedi a Flash以其互动性、快速性、简易性和参与性的特点,逐渐成为人们使用计算机进行个人创意发挥的全新艺术创作方式.  相似文献   
58.
二王庙怀古     
我漫步在玉垒山上,二王庙里,李冰像下。李冰父子的神像端坐庙内,俯瞰脚下流过的滔滔江水。 我默默地在问:蔡伦、毕升、祖冲之的一杯黄土而今安在?张衡墓前那唱夜的蟋蟀、弹雨的衰草,谁能告诉我李冰何幸,被人尊为王,并且早在东汉就有了塑像?  相似文献   
59.
悲剧:作为一种与喜剧相对的戏剧类型,在18世纪的西方开始走向衰亡。然而作为一个特定的审美范畴,却一直存在于这以后的各类文学样式之中。众所周知,中国的作家与他们的作品向来被认为是缺乏悲剧意识的,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理论家已努力从经济文化类型、民族心理素质与民族精神诸方面对此作过不少的论述。然而,熟悉新时期文学的人却会惊诧地感觉到,这个时期相当  相似文献   
60.
《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大都人。当时的大都不仅指今天的北京市,还包括今北京市以外的一些县分的“大都路”。“路”是元代的一个行政区划,辖区比现在的北京市区还大。王实甫是大都人(北京)也罢,大都路人也罢,他是河北人是没问题的。王实甫用土语入曲文,运用得很自然、贴切,堪称能手,可与河北安国县另一位大剧作家关汉卿(元曲也说他是大都人)相媲美。不过他的曲文中的土俗语,有的只系记音,用字不确,如不与今天的土俗语、生活风习相比较、印证、对照,只借助于辞书或望文生义,往往出些偏差,或文不对题。 近读王季思先生所注释的王著《西厢记》,觉得有几条注释得不够准确、精当,兹将我认为可商榷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看法,一方面向读者请教,一方面就正于王季思先生。 (页码按古籍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十二月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