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5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3篇 |
民族学 | 11篇 |
人才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41篇 |
理论方法论 | 7篇 |
综合类 | 66篇 |
社会学 | 10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本目录是蒙古十五种学术刊物历年刊载的有关蒙古语言和蒙古文学的部分文章目录,语言部分的撰文者有五十八位,文学部分的撰文者有四十八位,多为蒙古学界的知名学者。样译足按年代顺序编排,便于读者从中看出蒙古学术界历年的科研方向及动态。另外,本挥译还选收了少数专著,加*号以 相似文献
142.
143.
新时期周扬在文艺问题上的反思,由于未能触及他的文学观念和文艺理论体系的根本,因而不过是有限反思.周扬文艺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进入新时期之后,这个口号成为历史.此时周扬在反复强调文艺不能离开政治的过程中,重申文艺本身就是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重申文艺不但要服从虚的政治,还必须服从实的政治,即服从人.这表明他的观点实际上没有改变.周扬也承认过去有把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简单化、庸俗化的情况,因此提出应该允许文艺的范围和作用多样,不应该要求所有的文艺都从属于政治.又提出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文艺继承传统与革新的关系三者中,文艺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是基本的.还提出必须重视文艺作为意识形态的一个部门的相对独立性.但是,既然不能从根本上弄清要求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给文艺带来的是什么,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周扬的认识,终究不过是在旧城堡里踱步,他的局限也正表现在这里. 相似文献
144.
杨柳树@张竞艳@林发坚@叶艳@杨洲 《温州瞭望》2007,(Z1)
在世纪之交,有学者这样说:“过去时代的生活方式正在被连根拔起”。经济全球化伴随着信息媒体与文化全球化,促动着生活方式在跨民族、跨文化的互动中变化。它带给生活的活力,不只是第四代手机、数码电视,摩天高楼……,而是让我们拥有了全球化时代视野,以及与此相联的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生活观念。而那些总能捕捉当代前沿时尚、展示时代风貌、宣导优质生活理念、传播世界优秀文化内涵者,他们就成了时代生活的领跑人。 相似文献
145.
本文认为,新时期文艺上不再提为工农兵服务和为政治服务的口号,意味着对一条创造新文艺的道路的否定,也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成败得失。文艺上一个重要的时代结束了,但不能因此就认为新文学的发生是没有根据的,也不能因此否定人们几十年的探索和奋斗。 相似文献
146.
147.
数字知识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类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得到了飞速发展,研究数字知识经济核算问题是完成我国数字经济核算的重要一环。本文在对数字知识经济内涵、范围与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数字知识经济的生产模式、收益模式以及与平台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归纳;进而根据平台所起的作用,分别以数字知识平台与生产者作为核算主体,详细研究各种模式下的总产出与中间消耗,确定生产法增加值核算方案。根据生产者是个人还是企业、平台是否参与生产等因素,详细讨论各种情况下劳动报酬、营业盈余、混合收入、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的核算内容,确定收入法增加值的核算方案;并探究支出法GDP核算中数字知识经济的核算项目。以“得到”这一典型企业为例,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核算了其2020年1月至6月的增加值,并分析两种方法存在差异的原因和适用性,为有关部门进行数字知识经济增加值的核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8.
七十年代苏联每年有1,500—1,600万人(全国人口的6—7%)改变居住地。15—25岁的青年人(即已到选择职业、完成普通教育和获得职业教育、开始劳动活动、建立自己家庭年龄的人)流动性特别大。苏联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农村到城市;从较小规模的城市居民点到较大规模的居民点;从旧居民点到新居民点;从旧开发经济区到新开发经济区。必须考虑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计划的新情况,采取实际措施使人口流动过程合理化。从经济观点来看,控制人口流动过程的目的是,保持现有的和新建的工作岗位与劳动资源的平衡,使劳动资源的分布与国民经济对它们的需要相适应。现在,有些 相似文献
149.
赵志坚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6):628-633
从政治合法性的视角来看,“意识形态终结论”认为意识形态所借以证成政治合法性的基本价值、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都无法成立,因此意识形态无法承担起为政治合法性提供客观和主观证成的任务,应当用非意识形态性的普遍价值、“普遍共识”等作为新的政治合法性资源。但是无论从其理由还是替代策略来看,“意识形态终结论”都存在着诸多问题,意识形态无法被终结。 相似文献
150.
陈坚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3):53-58
国内学界一直将东汉思想家王充界定为是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但是,从王充唯一流传下来的著作《论衡》来看,我们既不能说王充是唯物主义者,因为他至少是相信为唯物主义所反对的“命定论”;也不能说王充是无神论者,因为他只是在以一种有神论来反对另一种有神论而已。确切地说,王充是一位逻辑主义者,因为他在《论衡》中主要采用了逻辑分析的方法而不是思想分析的方法来进行说理论证。总之,就《论衡》而言,王充根本无意于要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以及无神论和有神论之间作出抉择,他只是非常朴实和认真地对当时流行的被他认为是“虚妄不实”的言论进行逻辑上的驳斥,即揭露这些言论在逻辑上的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