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5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50篇
管理学   694篇
劳动科学   43篇
民族学   78篇
人才学   114篇
人口学   78篇
丛书文集   1254篇
理论方法论   214篇
综合类   3266篇
社会学   419篇
统计学   17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390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343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4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301.
廖杨  蒙丽  周志荣 《民族学刊》2017,8(5):11-20, 97-101
微信朋友圈是近年国内兴起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微信中的朋友圈与现实社会中的朋友圈有共性,但差异更为明显."熟悉"的"陌生人"和"陌生"的"熟人"是微信朋友圈人际关系的两种主要状态.基于互联网等现代通讯媒介,"朋友"在微信场域中具有多重身份认同和身份建构.通过多样化的象征符号及其表达,微信朋友圈的即时互动和超地域性使其具备了现实朋友圈难以企及的社会资本动员能力和文化张力.微信红包、微信点赞、微言众听、微群讨论甚至微商广告等等,构成了"互联网+"时代微信朋友圈的基本业态和常态.微信朋友圈的出现和流行,在某种程度上看是文化与技术融合的现代性产物.作为文化与技术融合的当代社会交往媒介和载体,微信朋友圈已开始出现了一些后现代社会生活的端倪.  相似文献   
302.
历时两年的《柯尔克孜族》油画创作给我带来了一些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创作的思考,将壁画的仪式感、装饰性融入油画创作,将传统造型基础与现代性相结合,对近年来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一些反思,关于如何找到、找准最佳的表现柯尔克孜族人民幸福祥和生活的创作形式、表现方式的一些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03.
文章借助对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逻辑和内涵特征分析,基于"主体—载体—客体—结构—机制—目标"的框架对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多重困境进行新的诠释,并以此提出和构建农村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04.
18部委《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中央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的专门文件,如何贯彻落实好《意见》,积极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政部门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305.
修心炼性是个体基于人性的认知,自觉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磨练道德意志、进行道德判断、选择道德行为的道德实践活动。嵇康将修心炼性的道德实践功夫引入到养生实践之中。他把人性界定为人之自然欲望,认为养生的重要内容就是满足人的基本欲望,并防止嗜欲的膨胀,倡导运用心智的分辨作用,心灵的净化功能,心志的磨练力量,心境的陶冶功夫提升和超越自然欲望,紧扣了道德实践的核心问题,彰显了道德实践的内在觉悟,内在超越价值和身心保健功能;对于激发现代人道德实践的动力,提升道德践行的能力,促进道德生活化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306.
周昌乐 《中国社会科学》2012,(10):30-46,205
哲学实验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哲学研究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它试图厘清哲学基本问题研究中错综复杂的局面,迫使哲学家改造传统的哲学理论以及概念思辨的方式,因而对传统哲学研究方法构成了一种挑战。尽管哲学实验方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由于结合了科学实验手段来重新审视传统哲学问题,从而拓宽了传统哲学研究的疆域,提供了开展哲学问题研究的新机遇,推动了当代哲学研究的发展。如何适应并掌握这种哲学研究方法,使之与传统研究方法相互补充,从而更好地顺应当代哲学的发展趋势,值得国内哲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307.
作为共和国的摇篮,中央苏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但受历史、自然、资金等条件的限制,总体发展还比较滞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非常艰巨.全面振兴原中央苏区,需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区位优势、资源特色、基础条件和生态地位等,合理界定其功能定位,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资源环境承载力、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08.
表达性语义场是言语表达系统中个人的语义场,具有动态性.“夹档”关系结构这一语言形式是解释表达性语义场的典型载体.表达性语义场表现为不完全规约性语义场和复合性语义场两种类型,语义近似值是表达性语义场成立的语义依据.  相似文献   
309.
周春兰 《学术界》2012,(6):174-180,288
在古代道家哲学中,“无”在不同时期的哲学家中都备受关注,但他们说“无”的侧重点不同.《老子》从追问万物的源头入手,提出了“有生于无”生成论构想;庄子否认了普通的知识及认识方式,提出了“不知之知”的最高认知层次;黄老在改造老子无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建立刑名为前提的无为而治;王弼站在本体论的高度将黄老无为和名教有为进行了整合,提出了“以无为本”的哲学思想.“无”经过老子、庄子、黄老学派和王弼的发展演变,已从一个普通的哲学语词上升为万物之本体;“无”主要涉及生成论、认识论、治国论、本体论等方面,这些哲学思想因为“无”而更为深刻、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10.
周快快  王染 《南方人口》2022,(4):14-23+13
本文采用2012-2018年北京大学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分析“两孩”政策下农村家庭智力资本对家庭两孩生育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政府扶持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发现:我国中西部农村家庭智力资本呈现上升趋势,“两孩”生育行为从2018年开始有明显的下降。农村家庭智力资本中的教育和工作技能智力资本对“两孩”生育行为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农村家庭智力资本的上升是“两孩”生育行为下降的重要原因。政府总扶持强度存在同向的调节效应,即政府扶持强度越高,农村家庭智力资本提升对两孩生育行为的抑制作用越强,说明通过政府补助激励农村家庭生育率的效果有限,甚至可能加剧两孩的低生育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