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8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这里号称"中国食品名城",是漯河食品工业的聚集区,蜚声中外的双汇集团就在这里诞生和辉煌. 这里是投资兴业的热土,曾吸引了日本丸红、美国杜邦、中粮集团、台湾康师傅、旺旺等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纷纷来此投资办厂.  相似文献   
12.
引言:本文讨论的出发点在分析了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涵义和实质以后,为了对历史上曾经发生或现实中正在发生的革命过程作出判断,我们还必须研究一下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标志。事实上,在已经发表的有关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著述中,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它们的标志。但是,基于对这两个概念的不同理解,不同的文章所采用的标志也往往是各不相同的。本文所取的出发点是:  相似文献   
13.
谈科学精神     
近年来科学精神成为学者们谈论的焦点。就什么是科学精神、如何弘扬科学精神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但依旧有其不完善之处。首先,科学已不再是科学家的工作,它已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国家支持的事业融入到社会之中。因此,科学精神必然呈现多元化趋势。其次,科学是时代的产物,科学成果、科学思维方式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改变形式。因此,弘扬科学精神必须寻求其时间维度。另外,西方文化最早孕育了科学,由此弘扬科学精神也必须深入考察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从中找出中国传统文化与弘扬科学精神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目前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企业在对技术创新问题认识上存在的几个误区 :把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能力混同 ;把技术创新简单地理解为上项目 ;把面向市场看成消极地围着市场转。本文还对如何走出误区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15年以来东盟一体化取得巨大成就,但东盟十国之间依然存在巨大的发展差异,有效参与区域一体化已成为影响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区域一体化在增强中心国家对区域内其他国家溢出效应的同时,也可能产生抑制效应影响。东盟的区域一体化扩大了跨国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尤其是扩大了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但是对消费市场的提升尚不显著。因此,应当提高东盟自贸区的市场化程度,发挥“中心国家”的溢出作用,补足跨国消费市场短板,构建东盟合作安全网。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公路交通运输业技术创新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公路交通运输行业是一个相对薄弱的行业。本文从对公路交通运输业与现代物流的关系的分析入手,探讨了公路交通运输业在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中应该重视的一些问题。着重探讨了由交通运输业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其技术创新工作的特殊性及可能遇到的特殊困难;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可以为我们更清晰的认识这一领域中技术创新的内容,找到这一行业中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过程的各种因素中,目标系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建立一个对各项目标统筹规划,实现同步运行并有效地相互作用的目标系统,是解决当前企业存在的目标错位问题的有效措施.文章从目标系统的结构、目标系统具有的"木桶效应"、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系统的自组织演化特征和健全目标系统的运行管理机制四个方面,探讨了建立和完善目标系统所需要的前提条件和减少目标错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 ,在信息革命的冲击下 ,美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都呈现出了明显的人本主义典型特征。技术创新中的人本主义 ,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源的多元化、技术创新主体的多元化以及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 ;制度创新中的人本主义 ,则主要体现在目标管理、授权制度利益一体化的分配机制等方面。“人本主义”越来越突出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把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 ,把员工身上蕴藏的创造潜力转化为现实创造力 ,因而成为联系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实现两者交互作用的纽带。这对我国企业中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开展 ,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作为一门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成果的实用性是它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在这一点上,当前社会学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是引人注目的。在1991年第三期的《社会》杂志中,就涉及了人们目前普遍关心的:“社会公平问题”、“农业问题”、“拐卖妇女问题”,以及禁而不止的“六害问题”、“吃喝风问题”等等,但是,社会学对这些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就此所作的对策或建议却往往是“可望”而“难及”,其表现有两个方面: 一是理论与实践应用的脱节。社会学文章对问题的分析可谓精辟、全面,入木三分,但成果建议却表现出肤浅、苍白无力,理论上可以讲得通,对实际生活的指导价值、应用价值却很小。《社会》杂志上有篇《吃喝风屡禁不止探源》的文章,深刻而全面地对吃喝风作为一种政治的、经济的、社会和文化现象作了探源诊断,“诊断的目的在于疗救”,该文从现实出发,从党和政府这些年狠刹吃喝风的经验教训出发提出三条对策。这三条对策,理论上完全可以得出,但实际上有多少可行性?且不说对吃喝风专门立法有无可能,就说对吃喝风立法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该文提出的对策表现出理论与实践应用上的脱节,操作性太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