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12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324篇
理论方法论   63篇
综合类   374篇
社会学   46篇
统计学   6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了很大发展,二十年间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大理论成果。同时,社会现实中的一些深层矛盾不期而至,对马克思主义直接造成挑战。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时常成为思想理论界的焦点,并造成社会心理的困惑。当前,党中央直接领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已经启动,面对这一极好的形势,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这些问题,以期逐步促成共识,是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62.
介绍了一种用CPLD拦截CPU向LCD发送的英文数据以及命令,利用CPU进行英译中翻译,并且将中文显示在图形点阵液晶上的方法及其装置。  相似文献   
63.
患者自主概念源于生命伦理学的自主原则,它在概念上强调对医患关系的依附和医生对患者自主权利的尊重。传统儒家的仁学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同时,没有否定个人的自主,通过对“人”的肯定和对人的“情感自由”的认可来体现自主的力量。传统中国医患关系中,要求医生尊重生命、尊重患者,治病时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和情感等,表明了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容纳患者自主。  相似文献   
64.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的回顾告诉我们学术的繁荣需排除非学术的干扰,培养为学术而学术的精神,特别是要防止学术的政治化、功利化;学术研究的深化以自由的论辩为前提,学术贵在“无私”与容物;寻求真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为真理可以为人所垄断,过高估计某种学术理论的社会功效,只能使学术理论失去其对大众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65.
王学以致良知说为其主干。王阳明在肯定良知天赋于主体的同时,又强调先天良知最初只具有本然(自在)的性质,只有通过后天的致知工夫,才能使之转化为自觉之知。致良知的这种二重性,导致了王门后学的分化。以王畿及泰州学派为代表的现成派,将注重之点集中于先天本体(良知),并由强调本体的见在性而表现出取消理性工  相似文献   
66.
哲学以反思为其题中之义。这种反思同时应不断指向哲学研究本身所涉及的有关前提。就中国哲学的研究而言,研究的前提首先与文献材料的考释、梳理相关。后者是一种非常基础性的工作,没有扎实的史料功底,哲学史的研究将成为空中楼阁。但除了上述方面之外,中国哲学研究还牵涉哲学与哲学史、中学与西学、形上与形下等理论关系,对这些关系的定位,同样构成了研究中国哲学的重要前提。本文主要就后几个方面谈一些看法。一、历史中的哲学与哲学中的历史哲学史上曾出现过各种学说、体系,这些学说和体系在哲学史的研究中往往主要被理解为历史的…  相似文献   
67.
王畿字汝中,别号龙溪。嘉靖癸末(1523年)受业于王阳明,为王阳明及门高足。当王学风靡天下之际,四方问学于王阳明者甚众,常常先由王畿与钱德洪疏通王学大旨,故有教授师之称。中年以后,讲学于江、浙、闽等地。从哲学思想看,王畿虽亲炙王阳明,但并非仅仅拘守师门。王阳明揭橥致良知说,强调先天本体与后天之致的合一:良知作为先验的道德本体,其形成不依赖于后天的工夫;但这种先验的道德意识最初又只具有本然(自在的性质),要使良知由本然之知转化为明觉之知,则离不开主体的致知过程。在王门后学中,以钱德洪,欧阳德等为代表的工夫派,着重发挥了王阳明肯定后天致知过程的思想;与此相异,王畿则将良知视为现成本体,并由此提出了现成良知说。王畿对良知说的引伸和发挥,不仅有其独特的理论意蕴,而且在王学的衍化中有着引人瞩目的地位。  相似文献   
68.
儒家重人伦,群与己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便可以视为最普遍的人伦。因此,从先秦到宋明,儒家一再在不同的层面对群己关系加以界定,后者从一个侧面展开了其价值体系。宋明新儒学在这一问题上既有相同的价值运思趋向,又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不同的侧重之点,二者对尔后的中国哲学(包括价值观)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 《大学》提出“壹是以修身为本”,既强调了道德涵养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亦相应确认了自我(个体)在涵养过程中的本位性。事实上,孔孟已把修己视为行义为仁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9.
存在与境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冯友兰新理学关于存在与境界的思想作了阐发,指出:冯友兰用纯形式的逻辑分析与逻辑构造的方法所推绎出的“真际”本体,在逻辑上先于“实际”的世界,并相应地先于人的存在,这一在人的知行过程之外规定存在的本体论路向,使其未能真正摆脱传统的形而上学;而其人生境界说则首先定位于人的存在,在“觉解”程度最高的“天地境界”中,人与宇宙大全相合一,从而打通了天道与人道、本体世界与人的存在,建立了本体论与价值观的联系。作为终极意义存在的天道与作为人的存在最高形态的天地境界,都具有不可言说的一面,哲学言其所不可言说,一是使用“正的方法”即逻辑分析的方法,二是使用“负的方法”即讲形而上学所不能讲;天地境界所涉及的已不仅是“说”的问题,而更多地是“在”的问题,在“转识成智”的智慧之境中主体的存在融合了其境界,而境界又在主体的“在”中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70.
道德与人的存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道德理想的实现过程中,总是逻辑地面临着"为什么要有道德”的问题.后者并不仅仅是一个狭义的伦理学问题,惟有从人的存在这一本体论的角度入手,才能理解其真正内涵并给予理论上的阐释.作为人存在的方式及生活实践过程中的本体论规定,道德同时也为存在所以可能及回归具体、真实的存在提供了担保,正是在这里,道德获得了自身存在的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