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不仅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不断提高,而且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也倍受关注。文章通过对河南省高等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梳理,分析了河南省实现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条件,提出了实现河南省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求为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为其他欠发达地区实现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典型垄断行业的形成与发展、问题与矛盾都有其特殊性.因此,我国典型垄断行业的改革既不能背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方向,也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本文主要从我国典型垄断行业的现状分析入手,剖析典型垄断行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最后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14.
修辞是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广告中运用修辞,与广告所要达到的说服、劝戒的目的是一致的,可以使广告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广告中对修辞的运用更多的是体现在辞格方面,有比喻、夸张、双关拟人等,这些辞格既具有一般特点,也具有在广告中运用的特殊性,与广告所涉及的消费心理、注意方向、受众层次、广告主意图等密切相关。广告语言应注重修辞的运用,并把握运用的原则和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何能无讼?     
杜丹 《今日南国》2007,(4):25-25
古人云:‘‘争罪日狱,争财日讼。”中国传统文化崇尚“无讼”,“无讼”的前提是“无争”。然而,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有争财之事,都会有纠纷与诉讼。为了达到“无讼”的理想境地,古人采用的是一种泛道德化的方式。以期通过教化而去“私”,强调义务,压制权利,从而使民无争。  相似文献   
16.
杜丹 《东岳论丛》2019,40(4):140-145
2018年9月22日,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和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当代意大利批判理论研究暨第三届海峡两岸社会批判理论论坛"在南京召开。与会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意大利批判理论脉络梳理""加速主义、技术异化等资本与技术碰撞的新社会经济状况"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7.
教无定法,而且文体不同,学法也不同。不论是学习古诗还是其他课文,都有各自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善于把握各类文体特点,在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杜丹  王善江 《浙江社会科学》2023,(7):112-117+127+160
存在是人类认知中最基本的概念范畴,中西方哲学及语言学对“存在”方式及词源的探索由来已久,无论在现实世界还是在可能世界,所有的事物都以不同的存在方式存在,人类世界的各语言也以不同的编码方式表达它们不同的存在方式。“存在”在现象学的呈现是复杂的,现象学为此提供了正确的概念、工具和方法来定义、识别和研究人类的存在。存在主义在现象学的基础上深化了最初的概念及认知方式,最重要的是确定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及其真实本质。通过对跨语言中存在动词和存在方式的现象学分析,并以海德格尔“此在”观为视角,发现了其类型特征、语言共性、存在现象及其本质内涵的哲学理据。  相似文献   
19.
“公共领域”是哈贝马斯政治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因其结构与传媒所具有的合理性、平等性以及开放性,被看作是公众发表、交流政治意见进而实现民主政治的重要场域。数字媒介的发展对公共领域的结构变化产生了显著影响,它既创造了媒体用户自我赋权的效果,同时也离散了公众达成一致判断的潜力。然而,由于哈贝马斯对数字化改变媒体结构所持的乐观姿态,使他错失了对隐藏在自由交流背后的深层控制与霸权实质的揭示。实际上,协商民主在数字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新困境,是人们无法回避且必须正视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杜丹 《理论界》2012,(7):146-147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是维.苏.奈保尔的成名作。通过毕司沃斯先生一生对房子的追求揭示了他寻求人格独立和文化身份认同的过程,殖民主义使殖民地人民成为无家园感、无归属感的边缘人,揭示出后殖民主义对殖民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