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7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47篇
管理学   900篇
劳动科学   34篇
民族学   238篇
人才学   185篇
人口学   109篇
丛书文集   1587篇
理论方法论   271篇
综合类   3135篇
社会学   485篇
统计学   322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421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354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261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1992年1月,李长春最早提出中原崛起的概念。2003年7月,中共河南省委七届五次全会通过了《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对实现中原崛起的基本途径、发展布局、战略举措、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进行了系统阐述。实现中原崛起,不仅是一代又一代中原人的梦想,也是河南践行科学发展观、振兴中原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选择。目前,随着促进中原崛起战略的实施,各项措施的推进,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到新的战略起点上,正在进入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社会转型、促进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一个积极拼搏、充满希望的中原正在崛起。本刊特组织刊发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撰写的四篇《中原崛起总体思路的系统化研究》专题文章,从不同角度对中原崛起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研究,以期为加快推进中原崛起步伐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92.
灾后社会重建,实质上就是在地震物质废墟与精神巨大创伤的基础上,如何合理整合各种资源,恢复和重建社会秩序。作为一种专业服务的力量,社会工作服务实践通过理念、项目化和方法论三大命题,有效对接安置灾区特质、回应灾民服务需求、嵌入灾区重建路径。然而,要科学评估社工介入的绩效,还需要对社工的角色和功能进行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993.
全球化趋势下,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文章以裕固族为例,分析和评估了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功能及其传承结构,提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4.
道与道台研究是中国政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道起源于先秦,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诸朝,迄于民国,或实设或虚置,无论是作为一级地方行政机构还是政区或临时监察区,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都曾扮演重要角色.但检阅既往,尽管相关研究不少,涉及川东道的却近乎阙如.苟德仪博士拾遗补缺,经数年笔耕,完成<川东道台与地方政治>书稿,交由中华书局出版.在普遍以为社会史、文化史才是学术研究最近趋势的今日,由年轻学者推出以某一特定区域政治现象管窥宏观政制建构的研究成果,无疑需要一定的学术勇气.  相似文献   
995.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预防腐败,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广州市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力度,削减一大批行政审批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996.
"五四"时期逐渐形成了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在国家、群体、个人的绝对对立的思路中,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某些偏颇现象:将中国现代文学史简单地阐释为国家发展史的演绎,消弭了文学本身发展的特性;将作家的研究主观地阐释为从个人到群体的道路,消弭了对于作家个性的关注;将创作的表达武断地阐释为国家、阶级的表述,忽略个体情感体验的抒写。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中,应该完全打破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打破国家、群体、个人对立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97.
<正>哲学比较的意义首先体现于借鉴和参照,而非单纯地对照、罗列。近代以前,人类文明大致是在各自独立的背景下发展的,彼此之间没有实质性的交流,但是到了近代以后,各个文明开始相遇,在这一背景下,文化的发展和新的思想系统的建构,便需要正视不同文明的发展成果,并对这些不同成果作比较、考察。现代社会中任何创新都离不开人类文明已有的成果:思想的发展无法从无开始,一旦疏离以往的认识过程,所谓创造都难免走向空洞、抽象,缺乏实质内容。就比较本身而言,  相似文献   
998.
好胜能驱使一个人去努力、使之走上顶峰,取得意外的收获;好胜也能使人走上歧途,造成终生遗憾。也就是说,不同的好胜心会产生不同的效应。  相似文献   
999.
1000.
在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之际,作为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教育却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社会上各种成人教育"合并论"、"替代论"、"取消论"甚嚣尘上。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是我国成人教育的主阵地,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发展水平代表了我国成人教育发展水平。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分析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状况,努力探讨我国成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