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5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50篇
管理学   907篇
劳动科学   31篇
民族学   246篇
人才学   186篇
人口学   109篇
丛书文集   1596篇
理论方法论   282篇
综合类   3221篇
社会学   496篇
统计学   325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387篇
  2009年   422篇
  2008年   398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357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一、中国民众的宗教信仰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散落着从属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系统的各种庙宇寺堂,以及民问信仰的各种庵堂、词堂。然而,与西方的宗教信仰相比较,中国民众宗教信仰有着自身的特有内涵:1.宗教意识的蒙昧特性。原始宗教产生以后,在更进一步的发展阶段上,中国没有出现欧洲的情况,即“许多神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转移到一个万能的神身上,而这个神本身又是抽象的人的反映,这样就产生了一神效’①。人类文明初期对自然现象的崇信,并没有在中国人的信仰体系中消失,原始宗教f7门’IJ的子遗…  相似文献   
82.
道德与人的存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道德理想的实现过程中,总是逻辑地面临着"为什么要有道德”的问题.后者并不仅仅是一个狭义的伦理学问题,惟有从人的存在这一本体论的角度入手,才能理解其真正内涵并给予理论上的阐释.作为人存在的方式及生活实践过程中的本体论规定,道德同时也为存在所以可能及回归具体、真实的存在提供了担保,正是在这里,道德获得了自身存在的根据.  相似文献   
83.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经验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在基层的具体实践。以“两个结合”为分析视角,可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历史演进提供方法论指导,厘清“枫桥经验”在产生、发展、创新过程中的历史逻辑,明晰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实践脉络。纵观“枫桥经验”60多年的发展历程,始终坚持以“两个结合”为指导,以良法善治为目标,不断进行理论上的守正和实践上的创新。新的历史时期,要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人民至上为根本立场,以大抓基层为鲜明导向,以法治思维为工作方法,以建设平安法治社会为目标追求,进一步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好运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具体实践,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4.
班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其代表作《汉书》,是我国古代一部史学名著。班固及《汉书》对我国历史编纂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具体表现在:第一,首创纪传体断代史的体裁;第二,整齐和完善了纪传体的结构;第三,重视史书编纂中的文字表述,给后世史家以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85.
明清之际,随着社会历史的剧烈变迁及社会文化的变化,传统的儒学渐渐发生了某种转换,这种演变在清代进一步展示为经学的实证化趋向。经学的实证向度既以文化历史变动为背景,又与科学价值地位的提升相联系,其中包含着值得注意的思想史意蕴。在经学的实证化过程中,文字、音韵等学科本身似乎也经历了由“技”到学的演化。在传统儒学中,语言、文字、天文、历算等本来属于具体的“技”或“艺”,清代学者在从理学返归经学的前提下,进而以小学、天文、历算等具体科学为治经的主要手段,并将科学的治学方法与经学研究融合为一,与之相应,科学也开始作为经学的一个内在要素而获得了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86.
王学以致良知说为其主干。王阳明在肯定良知天赋于主体的同时,又强调先天良知最初只具有本然(自在)的性质,只有通过后天的致知工夫,才能使之转化为自觉之知。致良知的这种二重性,导致了王门后学的分化。以王畿及泰州学派为代表的现成派,将注重之点集中于先天本体(良知),并由强调本体的见在性而表现出取消理性工  相似文献   
87.
社会主义经济客观上作为一种商品经济,经过众多纷纭的讨论,已被承认;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则需要作进一步探讨。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探讨。1972年,捷克斯洛伐克经济学家奥塔·锡克率先提出了“社会主义的计划性市场经济”的著名观点,但他的这一观点在当时不仅没被付诸实践,反而遭到某些非议。如苏联的一些  相似文献   
88.
“文革”前的知青上山下乡是一项为解决城镇就业困难,而在农村及边远山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就业路子的有序工作。倡导者的初衷是良好的,而且这一时期的上山下乡工作做得比较稳妥,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90.
1906年,清政府应意大利驻华使馆之邀,赴米兰参加米兰国际博览会.这次出洋赴赛活动,是首次由中国人自主完成的参加世界博览会事务.此次赴赛的成功,不但告别了由洋人把持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历史,更开创了博览会在晚清中国发展的新时代.因此,对1906年清政府参加米兰国际博览会事宜进行探讨和研究,不但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拟就笔者所掌握有关史料,对该会做一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