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人才学   18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1949年8月,第一批苏联专家来到中国。五六十年代,大批苏联专家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的起草等工作提供了帮助。在向苏联专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从个别的怀疑到普遍的虚心学习……  相似文献   
22.
沈志华 《领导文萃》2007,(8):124-128
随着中国和俄国档案文献的解密,苏联和中国领导人在打破朝鲜停战谈判僵局中的作用开始受到注意。但是人们仍然有一些问题不太清楚,例如,究竟是莫斯科迫使北京去结束这场战争的,还是苏联新领导人迎合了毛泽东的停战主张?  相似文献   
23.
方法论的问题是一切科学研究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因而也是历史科学研究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方法论作为人类思维规律的形式,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历史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错综复杂、包罗万象的历史现象;没有正确的方法论指导;我们就难以确定作为研究对象的史料的真伪程度及其价值大小。历史研究的目的是从那些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中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使人类能够相对地掌握自己的命运,逐步地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同样,没有正确的方法论指导,我们既难以发现那浩如烟海的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关联,也无从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结论。联系我们史学研究的实际,  相似文献   
24.
欧洲冷战格局形成以后,美国开始考虑改变其对日本政策,但是在对日媾和问题上,美国军方与国务院产生了严重分歧。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促成美国决策层在原则上统一了对日方针。朝鲜战争的爆发使美国最后决定把日本作为盟国重新武装,单独与之媾和,并为此故意拖延停战谈判。在战局被动的情况下,苏联拒绝签署旧金山和约,并转而采取强硬立场,在朝鲜维持不战不和的局面。中苏同盟、朝鲜战争与对日和约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三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共同构筑了1950年代初期亚洲复杂的政治局面,并成为东亚冷战格局形成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25.
认知结构理论与大学生自我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地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实现大学生“全人”发展的有效途径。认知结构理论具有建构和凸现学生主体性的特点,合理运用该理论,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教育理论的完善和实践的发展。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要侧重环境渗透和价值内涵引导,注重大学生合理认知结构的完善与发展,尊重大学生的个性特征,调动大学生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校园文化等隐性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26.
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军工科研院所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军工科研院所既要完成对国防科研领域的技术突破,还要为国家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在企业化转制、军转民、自主创新等方面走出一条全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7.
沈志华 《领导文萃》2005,(2):124-130
1956年,苏联共产党召开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作了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苏共二十大的最初反应并非论战时所说的那样,从一开始就持反对和否定态度,而是有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苏共曾暗示要批判斯大林,中共代表团采取回避态度苏共二十大召开后,《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包括米高扬发言在内的苏共公开发表的所有重要文件,而新华社的《内部参考》则详细报道了西方报纸对和平共处方针和米高扬发言的评论,以及苏联为大批 30年代政治镇压受害者平反的消息,这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十分强烈的反响。议论主要集中在对斯大林的评价和…  相似文献   
28.
近日。沈志华教授主编,集老中青三代俄罗斯研究者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上中下三卷)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使用俄国最新解密的相关档案文献。把档案文献作为史实描述和判断的主要根据。在本书的出版座谈会上,多位专家一致认为,本书代表了相关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不久前,沈志华教授的专著《苏联专家在中国》也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苏联的三次改革为什么失败?中国的改革为什么成功?中国和俄罗斯的改革模式各自的优缺点何在?就这两部书的出版以及书中涉及内容。新京报记者张弘采访了沈志华教授。  相似文献   
29.
正所谓有理扁担三,无理三扁担,在中国一般是处理家庭内部或邻里之间关系的准则,说的是出现了矛盾或问题要严于律己,主动承担责任。在上世纪50年代,这便成为中国各级干部处理与苏联专家关系的一条戒律,足以说明中国是把苏联专家作为兄弟和朋友看待的。  相似文献   
30.
租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实行的一种对盟国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的政策。德国进攻苏联以后,英美立即与苏联捐弃前嫌,并很快开始向苏联提供援助。虽然1941年10月签订了第一次对苏租借协定,但1942年6月才正式将对苏援助纳入租借的框架。不过,与英国和所有其他受援国不同,苏联享受的是"无条件援助"和优先地位。由于生产和运输能力等各方面原因,1943年之前运到苏联的租借物资很有限,远未实现协定的承诺。此后对苏租借情况大大改观,大规模租借武器和物资的到来,对苏联大举反攻并直捣柏林发挥了重要作用。租借法规定,租借只是战时的援助政策。到战争后期,因租借物资涉及战后重建问题,美苏第三次和第四次租借谈判分歧加大,步履艰难,甚至在德国投降后出现了中断租借援助的情况。虽然美国很快收回了停运和返航的命令,且通过"管道"协议妥善处理了租借剩余物资问题,但美苏之间的隔阂和矛盾并未从根本上消除。租借是盟国对法西斯作战的"胜利武器",却未能成为昔日盟友在战后的"和平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