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在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创作中,回归是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除了朝向田园故里的回归之音,还有更为深远的指向荒野的回归之唱.因为与作为诗人个体故乡的田园不同,荒野是人类种群的原乡、人类童年的家园和精神的起点.诗人因为在世的异己体验和基于集体无意识根源的乡愁冲动,在诗中进行魂归荒野的自由之旅.  相似文献   
52.
王惠  王娜 《领导科学》2001,(1):52-53
初冬时节一个日暖风轻的下午,我们一行人到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猕猴自然保护区游览.只见满山满坡的枯草黄叶中,群猴在恣情快意地嬉闹攀跃,整个一派"猴家乐"的景象.保护区负责猴群驯化的匡先生如数家珍地给我们讲述猴群的种种趣事,其中也把猕猴王国的"政治生活"戏说了一番,现转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3.
随着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档案与档案工作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成为四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事业。档案是人们社会活动形成的文,形、声历史真迹材料。档案工作是国家档案事业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各级各类档案部门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的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统一管理党和国家需要长期保存的档案和有关资料,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长远需要服务。  相似文献   
54.
王惠 《劳动世界》2011,(11):70-72
公共产品法律规制的重点就是公共产品价格的法律规制。公共产品价格的法律规制不仅涉及到公民的福利权利,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权力。本文从《价格法》的角度出发,阐述公共产品定价的立法现状,分析由于定价机制的不合理带来的种种问题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55.
本文通过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助理的培养与研究,来为我校入住大学城,提供管理模式的参考.  相似文献   
56.
中国古代山水诗中的山水世界体现了荒野特性和荒野品质,或者说,山水诗塑造了一个荒山野水的意象世界.这一意象世界,一方面体现了人类通过开发荒野推进文明历程的现实世界;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人类渴望回归荒野以寻找自我的精神世界.山水诗所呈现的人类与荒野之间的深刻关联,体现了人性与自然冥合的文化特征,中国古代山水诗因此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超拔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57.
大幅度增加财政支农投资规模巳成为各级政府近年来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手段.但我国在财政支农投资法律依据、管理监督机制、支出结构及项目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财政支农投资涉及国家、社会与广大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以及各级政府的职责分工与权力划分等关系,我国应制定<财政收支分配法>、<农业投资法>和修订<农业法>、<预算法>等法律法规来完善财政支农投资法律体系,并依法规制财政支农投资行为,才能保障财政支农投资的公平、安全与效率.  相似文献   
58.
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核心要义,必须回归灌输论经典作品——列宁的《怎么办》。不同于西方批判的“灌输论”,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灌输性和启发性、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理论,对团结世界无产阶级、推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精神损害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法学范畴,精神损害这一概念是在侵害主体精神性人格利益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泛指物理损害以外的非财产损害,在狭义上特指对主体精神性人格权和身份权所造成的直接损害。精神损害是一个实体范畴,它具有无形性、客观性、与物理损害之间的相互转化性以及物化性等法律特征。了解了这些特征,也就能够解释精神损害赔偿何以成为必要和可能。   相似文献   
60.
我国法学界对农业法基础理论中的一些最基本问题如"农业法"的命名、定义、调整对象、法律地位等的认识一直很模糊,这种状况应当引起法学界的高度重视。目前"农业法"命名之乱象不利于我国农业法的完善和发展,从命名的科学性、准确性、习惯性考虑应当将其统一命名为"农业法";广义农业法是指调整在国家干预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特定经济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农业法已具有有别于民商法、经济法的特定的调整对象;我国农业法不是产业法,它必定也应当从经济法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个新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