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45篇
社会学   1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那天早上好大好大的雨哟,泥石流下来的时候把房子都堵了一大半,要不是提前预警了,我们可能真的要睡死过去了。亏了县上、镇上经常搞的地质灾害避险演练,我们才晓得往哪儿跑、咋个跑,不然这把老骨头可真叫泥石流给埋了。"提起2012年7月7日发生的那场泥石流,南江县赶场镇西坝村六社村民岳忠能至今仍心有余悸。  相似文献   
102.
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几个小时之内"芦山"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地名,成为全中国最受关注的"热词"。大量人员、物资以惊人的速度向这里集结。这场举国动员的紧急救援,令人回想起5年前的汶川地震。5年过去了,汶川地震给芦山带来了什么启示,对于此次地震国土资源系统的应  相似文献   
103.
张太雷作为中国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革命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文章对就张太雷多个途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国情和基本问题的深刻理解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4.
当前,四川省正加快由西部经济大省向全国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不断扩大。立足四川发展实际,如何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在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之间找到结合点,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管理处处长戈和平给出了他的答案,那就是——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105.
一流的公司需要一流的员工队伍,在重视企业发展的同时,需要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以员工发展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抓好人才的选拔培养,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要求我们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要达到上述要求,就必须进一步完善用工与薪酬体制制度,加强劳务派遣人员管理,发挥好用工体制激励和凝聚人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5月9日下午,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会在成都市召开.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在会上指出,"5·12"特大地震使地震灾区地质环境条件急剧恶化,防范地质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问题仍在,隐患未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更加重大,务必要将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工作准备得更充分一些,要客观认识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危险性,基层基础薄弱对工作的制约性以及实施各项防灾工程的紧迫性,做好各项防灾工作.  相似文献   
107.
成都市幅员面积12360平方公里,全市农村土地调查按国家调查办提供的1:5000快鸟卫星影像资料计算应完成2458幅卫星填图,共计11460平方公里的调查任务;城镇按1:500实测计算,共计完成约900平方公里的调查任务.任务不可说不坚巨,但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却坚持四个创新,用极其规范的运作,努力地打造"二调"精品.  相似文献   
108.
北京已拥有地铁30年,20多万人凭着月票乘坐。而在2007年11月1日,地铁月票被宣布作废。这是一个计划经济福利模式的终结;这是一个公共交通重归公益的结果;这是一个月票使用人群经典的记忆……  相似文献   
109.
赵蕾  谷松 《学术论坛》2006,(11):77-79
西方公共行政的发展历程始终摇摆于效率与民主两种价值取向之间。公共行政理论与改革范式的转换,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效率与民主之间的博弈过程。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若干波动与反复,但西方公共行政价值取向对效率与民主的双重诉求和融合趋势日益清晰。  相似文献   
110.
邓小平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中国历史大转折和国际格局大变动的新境界中来思考问题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这一思想有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鲜明的时代特点 ,将精神文明建设寓于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中 ,寓于建设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总体布局之中 ,寓于展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之中 ,寓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具体目标之中 ,从而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