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互联网刚刚创始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这种在大多数国家仅仅是社交工具的技术,可以在今天的中国扮演着如此重要的政治角色。以"网络"开头的很多概念,已经成为讨论今日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关键词,例如网络问政、网络参政、网络社会管理和网络反腐等等。如果把所有这些以网络为基础的政治和社会实践,放置于中国政治发展的环境下来讨论它们的意义,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微博时代的网络政治参与,如何能够推进中国的政治变革?  相似文献   
42.
用西方的概念和理论来看中国、理解中国,往往会产生错觉。很多人喜欢用西方的话语体系来看中国,这就好比用苹果的理论看待橘子一样。用苹果的方法来改革橘子,一定行不通。新加坡华人占了绝对多数,基本上是个华人国家。这一点似乎表明新加坡经验较之其他国家,对中国更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43.
国际发展格局中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同模式的价值 中国模式的崛起可以说是21世纪国际发展的一件大事。中国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 中国模式问题在西方已经讨论多年。尽管中国政府本身一直很低调,但海外对中国模式的讨论仍然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44.
当今中国的政治改革必须包括三个主要维度:开放政党、精英竞争与公共参与。第一,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变得越来越开放,而这种变化正在导向一种开放的政治体系。第二,政治精英之间的有限竞争,正在这个开放的政治体系中形成。第三,在这种政治竞争的背景下,社会参与逐渐得以实现。总之,开放、竞争与参与是中国政治模式的三个核心特征。尽管在中国的政治体系中,这些特征正在形成,但在实现这些政治价值上,未来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党内民主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将充满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5.
结构调整是中国近年来经济改革的主题。但自从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的政策重点不得不转移到应对危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国已经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结构调整势必再次提上议事日程。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中国的结构转型也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因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国际经济环境影响着中国内部结构调整,而内部结构调整也必须考虑到国际经济环境。在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情况下,对中国的调整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6.
郑永年:中国模式的核心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到中国模式,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很多人那里,"改革开放"和"中国模式"这两个概念,几乎是可以交换使用的同义词。而"改革开放"又和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理论联系在一起。人们甚至认为,"中国模式"的特点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似乎很有道理,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47.
近四十年来,中国以独特的道路和方式实现了大国崛起,制度安排、社会结构、发展路径在很大程度上溢出乃至颠覆了基于西方历史经验得出的社会科学结论。伴随着这一历史性的变化,一方面是西学范式和框架对于中国经验与现实的解释效能愈见式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渐次转向尊重自身的事实和特点,提出了从学理上发现并阐述“真实的中国”、锻造尊重本土经验的理论模型的新时代课题;另一方面,中国也亟需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与其经济实力和地位相匹配的思想、学术、文化领域的话语权与软实力。正是在此时代背景之下,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炼出带有中国标识的概念范畴。“讲话”发表之后,经过人文社会科学界的新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造性转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全面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无不标示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本土化的新进展。从话语体系构建的视角来看,上述探索只不过意味着破题立论,一系列涉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的重大话题亟待展开。有鉴于此,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的指导下,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于2018年夏初主办了以“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题的专题研讨会,以期推动相关探讨向纵深发展。本期推出的这组笔谈,即属此次专题研讨会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48.
世界体系、中美关系和中国的战略考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已经走过了从“倒退”到“稳定”,再从“稳定“到“倒退”的循坏。这就是所谓的“中美关系坏不到哪里去,也好不到哪里去”主流说法的来源。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每次“倒退”都是美国方面采取新的进攻性政策动议或政策的结果。“稳定”并不是说两国之间找到了更多的共同利益,而只是把冲突暂时压制或者往后拖。中国应当怎么办?等待主义不是上策。冷战结束已十多年,现在也应当是严肃反思中美关系、中国在世界政治中的角色的时候了。中国要进行战略调整,就不能象从前那样光对美国的中国政策作被动…  相似文献   
49.
海洋通道对中国来说,南海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南海不仅仅是主权问题,更是中国的生命线。 中国的东边有牢固的美、日、韩同盟。这个联盟已高度制度化。  相似文献   
50.
郑永年 《领导文萃》2010,(16):32-33
<正>最近中美关系发展的趋势表明,中国再也不能继续"被接触",而应当主动地接触美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美两国的互动和两国关系的发展方向很关键。尽管今天两国共处一个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