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6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受体制的影响 ,中国的秘书和秘书工作与日本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从业人员的组成、行业化、性别特点、自动化程度等四个方面。相比较之下 ,日本在这些方面更规范 ,更符合现代社会对秘书和秘书工作的要求。而改变中国的秘书和秘书工作现状则应从推行资格证书制度、建立秘书组织、提高秘书素质、改善工作手段等方面入手 ,使之更适应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教育的本质属性以及政治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制约和高等教育对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等三个方面、阐述了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全国第二届王维诗歌讨论会于1995年10月5日至9日在西安召开.这次研讨会由王维研究会、渭南师专和西安联大师院联合举办.王维研究会学术顾问、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傅璇琮、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周勋初应邀出席了会议.渭南师专校长杨昌清致开幕词,陕西省教委常务副主任刘炳琦出席开幕式并就王维研究作了重要讲话.王维研究会会长、西安联大师院中文系主任师长泰主持了会议.出席这次讨论会的有个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中华书局、复旦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大学、渭南师专及西安联大师院等27个单位的30多名专家、学者,提交了20多篇论文.会议总结了1991年5月首次讨论会以来王维研究取得的成绩,讨论了王维研究中出现的难点和问题,与会学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多层面、多视角地审视与探讨王维思想的多元构成及其诗歌的审美特征等.  相似文献   
14.
15.
高萍 《唐都学刊》2009,25(3):17-20
被誉为辞宗、赋圣的司马相如与长安文化呈现双向互动性。一方面长安文化玉成了司马相如,使他从纵横之士转变为辞赋之士,创作意识发生了转变;同时使其赋作具有儒家一统、帝王独尊的思想主题;长安文化的审美观念也使其赋作展现出一种大汉气象和大美风范。另一方面司马相如推动了长安文化的发展,他从长安文化的接受者转为传播者,扩大了长安文化的影响;赋作的重一统天下、重宏博气象进一步丰富了长安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高萍 《中南论坛》2007,2(2):111-115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数学工具和经济学本身的发展,数学运用于经济学的程度更加精致化,而经济学也因数学运用的精致化而更加数学化。以经济学中多元函数微分应用的一个侧面,反映在商品经济时代,如何面对经济函数中多个变量的变动,而导致因变量的变化,从而解释经济学中多元函数的最优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建设也在快速发展。本文根据我国电子政务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档案信息特点,描述了档案信息管理的各种模式,并对档案信息管理的人才要求、网络建设标准、信息安全等问题提出了自已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古代文学既具有历时性,又具有共时性,因此必须从这两个层面去构建其教学:一方面把文学还原在历史的场境中去解读,尽可能还原古代文学以本来面目,解读其真情真意。另一方面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从中寻找古代文明与现代人生的契合点,力求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构建提供可资借鉴的东西。前一个层面是基础,后一个层面是目的,在认知古代文学的基础上,架通历史与现代的桥梁,让历史与现代对话,以古鉴今,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被誉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有"诗佛"之称的王维,深受禅宗的影响.禅宗思维赋予诗人静观、内省型的美感心理结构和顿悟然领、淡化时空观念的审美方式,诗人以禅宗悟道的方式体验山水,梵我合一,我之"思"消融于物之"境"中,使其山水诗形神兼备,意境空灵,禅趣盎然.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叙事传统中 ,历史文本是孕育叙事文学的具体母体。形成这种叙事传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便是历史叙事中虚构、想象语境的营造 ,使历史文本具有了的文学素质 ,沟通了历史与文学 ,为今后小说创作的艺术虚构打下了初基。这种语境的营造与中国历史叙事的政治教化功能、史官的功能、先秦时期的神话历史化现象都密切相关 ,同时与史家惯用的以再造性想象描绘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表现方法分不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