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我国的特殊情况,分别建立了城市和农村两个模型,并利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县(区)级单位数据,对出生性别比变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因素进行通径分析,发现:家庭规模和教育水平对城市的出生性别比影响较大,而医疗、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对农村的出生性别比影响显著,据此提出,降低出生性别比应采取加大现代生育观念的宣传力度、形成先进生育文化舆论环境、着力提高女性的文化程度和相应的社会地位以及加强对农村医疗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管理等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低生育率时代,制定降低养育成本的公共政策要充分考虑家庭生育特征的重大变化。目前,生育一孩仍然是我国大多数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一孩的养育经历深刻影响着家庭再生育决策。本文基于多重家庭均衡理论分析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养育成本分担模式的差异,使用2019年全国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微观视角解析当前我国家庭养育成本分担模式对一孩母亲再生育计划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代女性肩负的养育成本责任增多,母亲在承担着照料孩子主要角色的同时分担着传统家庭中由父亲独自承担的养育经济成本,此外还要担负养育导致的机会成本损失。新时代家庭养育分担模式已经不再主要表现为“男主外,女主内”。更多女性期望在家庭与职业间寻找新的平衡。女性在家庭中提供经济支持对再生育并不完全起到消极影响,有较高收入能力和良好工作保障的一孩母亲是再生育的潜在群体,对生育构成阻碍的是伴随女性经济成本承担出现的机会成本压力。丈夫在养育照料上的平等分担对女性再生育没有起到十分显著的影响,预示着性别平等理念还未彻底渗透于养育家庭内部。祖辈照料是转移女性照料负担,促进生育行为的积极力量,但因老人身体不佳导致的隔代支持缺乏正逐渐成为再生育家庭的困扰。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强对青少年未婚人口问题理论探讨,本文回顾了近年我国青少年未婚人流的相关研究,发现目前存在比例高、低龄化、重复人流比例高以及并发症高四大特征;从理论角度思考,认为发育年龄和初婚年龄间隔拉大、更为频繁的人口流动.更加开放婚前性行为态度以及生殖健康知识和服务渠道的缺乏是造成该现状的重要宏观因素;提出应该根据“性行为链条”的理论框架及时转变青少年生殖健康观念、加强对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和改善相关服务模式.才能有助于改善现状。  相似文献   
4.
当前极低生育率下如何提振人们的生育意愿具有重要意义,更好理解女性在生育过程中所付出的“隐形代价”,可以为三孩生育政策下的生育支持措施完善提供研究支持。基于2019年全国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文章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生育行为对我国女性健康人力资本维护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未生育女性,中国已育女性减少了身体检查和体育锻炼,但在饮食健康方面有所改善。这一结果与女性生育后从生产劳动转向再生产劳动的过程密切相关。其中,生育后退出生产劳动降低了女性身体检查概率,但对促进体育锻炼和改善饮食健康有一定帮助;而生育后再生产劳动参与的增加则会抑制身体检查和体育锻炼行为,但促使女性采取更健康的饮食习惯。此外,与祖辈共同居住加剧了生育行为对女性身体检查和体育锻炼的负面影响,且消除了对健康饮食的改善作用。而女性参加办公室工作也会加剧生育行为对体育锻炼的负面影响,并削弱对健康饮食的促进作用。基于此,从拓展孕产健康服务边界,实施儿童照料和体育锻炼兼容性政策,完善家庭和社会侧生育支持政策,推动健康知识普及工作以及规划女性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维护和发展女性健康人力资本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调查"的2007年基线和2010年跟踪数据中符合生育二胎政策妇女的分析,从社会心理学入手,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支撑,重新架构生育意愿到生育行为的理论框架,从微观视角来研究当政策赋予人们生育二胎权利时,妇女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之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符合生育二胎政策的妇女中,四成妇女的生育意愿高于生育行为,六成妇女的生育意愿等于生育行为,尚没有妇女的生育意愿低于生育行为。当的确面临是否生育二胎的选择时,妇女会进行理性考虑,生育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都对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差异产生显著影响。同时,生育计划的制定是实现生育意愿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口性别比的时间空间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五次普查的数据为基础 ,分别对我国总人口、出生人口、分年龄人口性别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总结出 1 94 9年以来 ,我国人口性别比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组态比较方法中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系统性检验了2000—2018年29个欧洲典型国家社会情境和现行生育支持政策的条件组合与生育率变化的关系,试图为我国借鉴欧洲国家生育支持政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通过欧洲各国三类生育支持政策(育儿津贴、生育假期和儿童照料设施供给)与三类社会情境的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性别平等及家庭重视文化)进行必要条件检验,得到五类影响生育率的组态方案。通过将不同社会情境下各国生育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与我国国情的比较和讨论,本研究提出,我国生育支持政策的出台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对于性别较为平等的经济发达地区,大力发展儿童照料设施和有针对性的育儿津贴可以稳定生育率;对于性别平等较差的西部欠发达地区,育儿津贴更能提高生育率;在性别差距较大、重视后代的经济发达地区,较慷慨的生育假期和提供儿童照料设施双管齐下会有助于提升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人口流动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流动妇女尤其育龄妇女,长期以来是各级计划生育部门工作的重点方面。本文根据《北京市昌平区妇女维权项目基线调查》数据,分析了流动妇女在流入地已获得的计划生育服务状况.了解其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方面的服务需求,深入思考了加强流动妇女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所面临的四个问题.以期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城市化态势逐渐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本文指出当前人口流动和迁移已超越生育与死亡,成为决定我国人口形势的主导力量;面临着全新的人口形势,我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来迎接人口城市化的到来。文中通过对北京和德国的案例分析,从"城市体系"的视角来考察城市规模,提出城市的功能需要在一个"城市体系"中去恰当地定位。目前需要的不仅是在理论上正本清源,认清城市化对我国现代化的实现的重要意义,而且要在实践中消除妨碍人口城市化的种种不利因素,从各方面为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以积极推进我国人口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测量方法,系统地计算了60年来中国总人口惯性、城乡人口惯性和分年龄人口惯性的变化和趋势。得出重要结论:第一,中国人口正增长的人口惯性作用正在逐渐消失;第二,中国城镇处于人口正负惯性的转折点,而中国人口的惯性增长完全来自农村;第三,中国人口惯性增长将突出表现为老年组人口规模大幅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