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93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处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且城乡差异化显著的经济社会,当代农民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不得不面临一个选择:转移.本文在粮食安全框架下研究了农村劳动力个体转移模式的选择.研究的基本理论为劳动价值增量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农村劳动力中的个体,研究的主要方法为比较优势分析法.假设农村劳动力在转移模式的选择上,劳动力个体始终扮演着"理性人"的角色且会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配置的理性决策.理论分析表明劳动力无论在短期转移还是在长期转移中受人力资本逐利性驱动,均会朝着劳动价值增量为正的方向转移,继而探索出农村劳动力最佳的转移方式为"转业不转地,离乡不离土".  相似文献   
182.
本研究从信息处理理论视角,探讨复杂产品制造企业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复杂产品制造敏捷性的课题.信息技术能否推动制造敏捷性在理论界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结论.本研究认为企业通过识别复杂产品制造的信息处理需求,构建网络层级与网络中心度高低不同的信息处理网络结构,并引入相应的管控方式,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促进复杂产品敏捷制造的目标.信息处理网络与管控方式的相互适配可发展企业信息处理能力,它包含信息分解,信息加速与信息共享三类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信息技术能否推动企业制造敏捷性的核心因素.本研究从动态的视角打开信息技术与复杂产品制造敏捷性的过程"黑箱",对发展信息处理理论与推动中国企业复杂产品的敏捷制造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3.
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员工工作满意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是企业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着重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及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探索了提高知识型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有效策略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4.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夜间旅游的兴起是必然的,其不仅是白天旅游发展的延伸,对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创造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活力,提升旅游形象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法、实地调查法以及归纳分析法,对佳木斯市夜间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关发展策略:加强对佳木斯夜间旅游的重视,将文化内涵融合于开发旅游产品,展现旅游产品市场层次多样化,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使能够充分保障夜间旅游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5.
中澳教师教育课程目标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目标既是教育目标的体现,也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课程目标的确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通过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送审稿)》和澳大利亚《国家教师职业标准(草案)》的解读,力图从多个维度比较中澳教师教育课程目标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深入分析差异性形成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向澳大利亚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建设学习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以期为确立我国教师教育更为适当的课程目标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6.
董克用  周宁 《东岳论丛》2023,(5):113-122+192
《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的出台,为各类合规商业养老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消费养老作为我国首先提出并展开探索的个人积累养老金模式,在“商家-消费者”供需关系框架下,体现了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及心理账户等理论逻辑,形成了以类企业年金模式为主的运作方式,为参与者提供了一定水平的养老保障,但在返利形式与方式、税收政策支持、投资管理等方面存在风险点与发展断点。基于消费养老与个人养老金在资金属性、模式要素与制度互补等方面的共性特点,提出消费养老要回归到以个人为核心的发展路径,加强消费养老与个人养老金有机结合,建立个人养老金消费积累渠道,并在统一资金账户、打通相关制度主体数据对接、完善参与企业的税优政策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