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1.
基于区域贸易联系的国内区际贸易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区域经济核算框架下,通过对我国区际双边贸易量矩阵进行估算,研究区际贸易的流向特征和空间格局,我们发现,区际贸易联系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聚集趋势,并且多数省份的区际贸易都有很强的沿海指向性.考虑区际贸易交易成本高的现状,基于区际贸易联系强度,重新划分区际贸易区,可使贸易区内成员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经济一体化程度更高,这有利于推进区域贸易合作向高级融合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52.
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增长受到资源、环境等的约束,遵循生态种群的Logistic增长方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种群的环境容量,但长三角地区种群共生作用是不对称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的共生作用远大于制造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共生作用,表现为偏利共生关系,但生产性服务业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3.
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正在引领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正朝着数字经济运行的模式转变。文章阐述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联动机制,即传统实体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拓展了数字经济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传统实体产业平台化、网络化、数字化运行和效率提升。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规模巨大的新的市场需求,刺激了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减缓了空间对经济活动的约束,扩大了资源配置的空间范围,实体经济将数字空间里数据驱动的资源配置在现实的地理空间中实现,这表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具有互补性。文章丰富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机制的研究,也拓展了数字经济运行模式的研究,为推进数字中国战略提供了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54.
孙久文  胡安俊 《河北学刊》2012,32(1):158-16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突出的区域问题。主体功能区划旨在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本文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划的核心思想与创新点,指出了主体功能区划着力解决的四大区域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确定地域主体功能、重构考核标杆、实现生态价值、提高生态承载力与发展潜力四个方面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最后提出完善主体功能区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5.
本地市场效应是空间经济模型的核心特征之一,一些国家或地区对工业品的需求的一个细小外生变化会带来产出的超比例增加,使需求扩大区产生一个更大比例的产业再定位.本文在空间经济学O-T-T框架基础上建立一个包含两部门、两要素、三区域的开放经济下的本地市场效应模型,以此分析本地市场需求、贸易成本与制造业分布的关系,并尝试从模型结论说明经济危机背景下外需下降、外资减少对我国制造业区域分布格局的影响,阐明在从出口带动转向平衡的内需维持的经济模式过程中中西部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危机是调整我国制造业分布格局的一个契机,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个机会实施切实有效的政策,有助于扭转制造业空间分布失衡的现状.另外,加快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降低区域贸易壁垒,会进一步帮助我们转"危"为"机",使经济刺激的政策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6.
本文分析了建国以来区域经济战略及其政策的转变及其影响下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演变,进一步探讨了中国经济活动在国土空间上的集聚与扩散趋势,以及这种趋势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差距变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国土开发的新战略和空间新格局。  相似文献   
57.
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战略判断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久文  张静  李承璋  卢怡贤 《管理世界》2019,35(10):150-159,185
本文基于我国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2015年和2018年贫困发生率、2013~2018年人均GDP、2015~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及2017年交通等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连片特困区贫困发生率下降速度较快,以贫困发生率衡量的贫困面快速收窄,各片区农村人均收入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需求得到满足;2020年以后,按照现行标准,集中连片贫困区将基本上消失,但人均GDP及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绝对差距进一步拉大,相对贫困现象将成为需要瞄准的课题。建议:确立扶持相对贫困落后地区的国家战略,实施保障性扶贫与开发式扶贫共存的策略,并结合乡村振兴等战略措施实施对相对贫困地区的扶持。  相似文献   
58.
从区域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中国内需空间结构,目前中国消费需求空间转移不足,中西部地区消费需求能力较弱,整体消费结构呈现“国进民退、城强村弱”现象并存在区域性差异,但投资需求空间布局相对合理.由于经济发展存在区域性差异,中央政府制订扩大内需战略应根据各区域发展阶段的不同,实施区域差异性政策导向,不应“一刀切”.  相似文献   
59.
天津开发区作为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发展至今面临着由单一工业区转变为综合性新城的转型重任,开发区第二产业是否能继续保持竞争优势以及第三产业该如何发展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选取2001-2011年开发区第二、三产业的相关数据,采用了引入时间维度的动态偏离-份额法,以全国第二、三产业产值为参照系,剖析了天津开发区各分行业的结构效应与竞争力效应随时间推移的动态变化趋势,发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和相对竞争优势正逐渐减弱等深层次问题,并提出推动开发区顺利转型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0.
本文在内生理论框架下利用全国30个省市区1997-200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以人力资本存量为代表的自主创新能力基础这四个变量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加入自主创新变量之后,资本及劳动投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明显下降,且自主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正向作用显著。但是不同类型的自主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以人力资本为代表的自主创新能力的知识基础的贡献最大,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指标—专利申请授权量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还相对较弱,能源的经济效益的产出弹性略高于专利申请授权量的产出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