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1篇
管理学   33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79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17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莽原社的“奔走最力者”二十年代活跃在北京文坛的《狂飙社》的主要成员高长虹,在湮没半个世纪后,近年来又为人们所忆起。1981年以来,《新文学史料》、《晋阳学刊》、《山西文学》等刊物,相继发表了一些回忆、介绍高长虹的文章,扩大了现代文学的研究领域。高长虹是在“五四”退潮时期,带着满身创伤,含着血泪“闯入”现代文坛的。1924年,他离开政治黑暗的山西,到了北京。他没有机会进大学,学习科学与艺术,又不能忍受精神的寂寞与痛苦,遂在困境中,联络友人,从事文学“狂飙运动”,并有幸得到了鲁迅的关怀培养。他积极协助鲁迅筹办《莽原》周刊,每期几乎都有他的作品。他奔走、呐喊,或孤军  相似文献   
122.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以其不朽著作《呼啸山庄》闻名于世界文坛,其实,她不仅是一位小说家,也是一位诗人。她的小说《呼啸山庄》已在我国广为流传。然而很少有人读到她的诗歌,所以,就她的诗歌做些简单的评介,对于全面地认识艾米莉及其作品,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23.
笔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美学生成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员精采、最具理论生命力的部分。但理论界似乎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重要美学思想颇多隔膜。本文将对此作一简要的述介,而着重论析该思想的理想色彩和科学品性。人的美学生成就是人自身按照美的规律重塑,人在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方面达到优化与美化的境界。马克思恩格斯在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之初,就异乎寻常地关注着人的美学生成的问题。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马恩一开始就是通过人的生命活动的方式来研究人的美学生成的水平的。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恩格斯…  相似文献   
124.
诞生于文学自觉时代的《文心雕龙》具有继往开来的总结性特征,作者弥纶群言,创为一家之说,其积学、博观的治学方法和在创作思维、创作个性及文学史观等方面丰厚的创获,奠定了这部巨著在文学史上的卓越地位。  相似文献   
125.
柏拉图提出了“回忆说”,被我国哲学界公认为是欧洲哲学史上最早的具备完备形态的唯心论的先验论。对这个看法,我没有异议。但是,除此以外,在柏拉图的认识论中,有没有合理因素呢?过去,中外哲学史界完全持否定态度(参见《简明哲学辞典》第330页,《欧洲哲学史》第88页),认为柏拉图的认识论纯粹是唯心论的先验论,是完全否认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作用的,毫无可取之处。可是,如果我们仔细地研究柏拉图的认识理论,特别是阅读《理想国》中有关认识的论述,就可以得出如下的新结论:传统的看法是片面的,没有看到柏拉图的认识论中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26.
论崇义兼利     
论崇义兼利江锡华“义”和“利”作为伴随人类社会必然产生的一对道德范畴而引起所谓的“义利之辩”,是古今哲人共同探讨但又悬而未决的干年论题。“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已。”①“学无深浅,并要辨义利。”②从主观上讲,不同的观点缘于其哲学观、人性观上的差异,见仁见...  相似文献   
127.
在推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出生的同时降低婴儿死亡率,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从自然选择的遗传学角度来说,那些本应从群体中淘汰掉的不健康基因,现在却会遗留下来,并传给下一代,使得人类群体中遗传性异常者增多。如何描述这一人类文明带来的后果,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从测定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8.
论《奔月》     
一这是一个绝无窗子万难破灭的铁屋子,里面的人都从昏睡而将入于死灭了。社会停滞不前,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现状“还是五代,是宋末,是明季”。(《华盖集·忽然想到四》)鲁迅从事新文学活动时,对中国社会就是这样认识的,也是他长期形成的历史观。但是,他没有绝望,时代浪潮的推动,使他抬起头来,要用文学去唤醒昏睡的人滞,并慰籍那在寂寞里奔驰的革命前驱。为了实现这庄严的使命,他主张选择题材要广泛,“那时的意见,是想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来做短篇小说”。(《故事新编·序言》)从《狂人日记》起,他的创作都是采用现代题材,到1922年写的《不周山》  相似文献   
129.
向来治《尔雅》者,多重对其词语意义的疏证,而对体例的研究则不那么重视。实际上,对《尔雅》体例的深入研究,也是批判继承《尔雅》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拟就《尔雅》体例的分类问题略作探索,以就正于方家。《尔雅》把2219个训列大致按义分为十九大类,即《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但编纂者并没就此而止,在十九篇篇内也基本上按义层层分类。如后篇(后十六篇略称)《释亲》《释天》《释地》《释丘》《释水》《释畜》七篇就在篇与训列的中间环节标明了类目,以示篇内的按义分类。我们试举《释地》为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130.
文章基于经典态度—行为研究理论构建社区养老服务选择模型,以四川省成都市社区养老服务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实证数据结果显示,感知社区形象和感知社区服务质量积极影响公众对社区的信任感,并进一步正向影响公众对社区养老服务选择意愿.社区信任在感知社区形象与社区养老服务选择意愿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感知社区服务质量与社区养老服务选择意愿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结论能为认识社区信任在社区养老服务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