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人口学   86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中国农村婚姻形式和与父母共居时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湖北省松滋县的调查数据,对婚姻形式和与父母共居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重要的影响因素后,夫妻的婚姻形式对婚后保持与父母共居关系的时间有显著的影响.嫁娶婚姻夫妻、制度变化型和应时变化型"招赘"婚姻夫妻在婚后与父母共居时间上呈现递增的关系,婚后5年内是最可能改变与父母共居关系的时期.本文最后讨论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2.
透视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背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通过自然选择的强大力量而逐渐形成的人类正常出生性别比是维持人类稳定社会生态的基础。在世界各国 ,这个正常的出生性别比在 1 0 3~ 1 0 7之间。然而 ,2 0世纪 80年代初以来 ,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却逐渐偏离了正常的范围 ,表现为 :首先 ,我国出生性别比高于 1 0 3~ 1 0 7的正常值范围 ;其次 ,我国出生性别比不仅偏高 ,而且持续偏高。 2 0年来 ,我国出生性别比系统地、连续不断地偏高 ,而不是在部分年份上偶然偏高 ;第三 ,我国出生性别比越来越高。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问题 ,不仅严重干扰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  相似文献   
83.
韩国针对性别公平的法律体系比较完整,既有概括性的基本法,也有涉及家庭、就业、参政、健康等专门领域的特别法。这些法律法规一起构建了保障女性地位的坚实基础。同时,这些法律内容翔实,操作性强,以确保能有效的执行。  相似文献   
84.
一般而言,城镇人口区别于乡村人口的三个显著特征是空间的聚集性、经济活动的非农性以及社会组织、社会生活的多元性。城镇化就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也即乡村人口不断强化上述三个方面的特征而逐渐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在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乡村地区的“隐性”城镇化表现比较突出。就现阶段而言,相对于正式统计的“显性”城镇化,存在着两种形态的隐性城镇化:一种是已基本完成城  相似文献   
85.
变革中的乡村妇女参与和人口控制新机制李树茁,朱楚珠一、引言中国农村正处在一个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这个变革以国家的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为主导,使农村的政治、经济、社会和人口等领域发生着或即将发生不同程度的急剧转变。这种转变必将对农村人口控制...  相似文献   
86.
一、背景中国西北地区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与资源差别很大,各省区人口城镇化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除了反映各省区不同的自然条件,更主要的是反映了各省区的社会经济背景与发展的程度。因而比较各省区人口城镇化水平及其差异,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对区域城镇化水平进行比较与分析时,有两个问题应引起特别的注意。首先是如何选择一个具有时空可比性的指标来衡量区域城镇化水平。造成城镇辖区间彼此不同的因素有  相似文献   
87.
一、问题的提出 八十年代末以来,全国各地普遍推行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与考核。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行,提高了计划生育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推动了经常性工作的全面开展和平衡发展,使计划生育工作质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因此,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对于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
<正> 一、导言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原因,男性和女性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家庭和社会角色具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必然反映在人口迁移领域,特别是人口迁移的选择性方面。早在19世纪末期,E.G.雷文斯坦就在迁移规律中指出,女性以短距离迁移为主,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具有迁移性。而已有的有关中国人口迁移选择性的研究,说明男性和女性在迁移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8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人口迁移也日益活跃;而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人口普查,第一次提供了中国人口迁移的详细数据,使我们能够分析中国人口迁移的基本状况。因此,本文将以省为基本单位,对中国人口迁移  相似文献   
89.
我国的省间人口迁移与社会经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10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成经济水平、社会结构与生活质量三个指数.研究发现8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省际和省间人口净迁移有密切联系,其中导致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动因是经济水平,其次是社会结构,最后是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0.
作者通过在陕西省CH县与出生登记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访谈和对3个农村社区的问卷调查,分析了中国农村地区儿童出生登记的现状;重点探索了微观层面上影响儿童出生登记的因素;总结了没有按时登记对儿童权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出生登记的水平不高,呈现下滑趋势;微观层次上影响农村地区儿童出生登记的因素众多,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尽相同;儿童未能按时登记,会影响其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