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实证调查发现,零工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不充分就业,但这种不充分业并非导致一般市场条件下的劳动供给大于需求必使价格下降。这种不充分就业更多的表现为:零工在买方市场的情势下所做的微弱博弈——在市场价格严重低于其预期价格时,就拒绝工作,而宁愿选择闲暇。这种意欲找到合理价格工作,却时常面对劳动价值被严重低估而退出劳动市场的行为,是"被动闲暇"。这种现象不符合托达罗模型,却可以借助恰亚诺夫个体"劳动—消费均衡模型"予以解释。零工市场中,个体博弈带来的集体后果是他们通过"被动闲暇"调节了劳动供应量,从而客观上稳定了市场价格,使市场在未出清之时,价格仍免于向均衡价格下滑。  相似文献   
42.
半个世纪的农村制度变迁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一引言:“翻番”与问题新中国50年,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农业主产品供需基本可以保证总量平衡。大多数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在人口增长翻番、人均耕地面积相应减少了一半的情况下,仍实现了粮...  相似文献   
43.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体制改革的"双重两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所谓"双重两难"之第一重在于:作为一种投资大、周期长并且外部性极强的资产,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等公共品,实际上并不完全适合私人经营;出于粮食安全以及缓解"三农"问题等国家战略的考虑,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仍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对"世界银行共识"的反思,我们认识到市场化改制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通常不是有效的做法;但另一方面,这种公共投资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缺少普惠性等问题,却难以通过政府内部体制改革解决.第二重两难在于:一方面无论提高农民谈判地位,还是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参与,都需要以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作为前提,但令人尴尬的另一方面是,小农通常难以自发组织化,仍需"政府主导".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问题:难道已经和资本结合的利益部门会扶持将要与自己谈判、监督自己权力运行的小农组织吗?就此,通过围绕"农民本位"和"社会资源动员"两个主要方面,对当前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管理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中共十六大提出城乡统筹、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后政府支农投资大幅增加,但在"部门和资本下乡"及农民缺乏组织化条件下,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管理体制改革面临"双重两难"困境--既存在着计划与市场的双重失灵,也存在着"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之间的矛盾.这些基本制约条件如不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公共品问题难以有解.  相似文献   
44.
城市化是一种趋势,但不是必然趋势。中国应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县域经济的发展带动城镇化。而不必一味强调城市化。城乡统筹的真正内涵。是由政府承担农村的公共品开支和基础设施开支。用国家“看得见的手”改善因工业化共同规律导致农业三要素净流出以及农村衰败的状况,让三要素回流,缓解三农问题。要在生态文明理念下,改化学化农业为正外部性最大化农业、现代农业等,重新构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分析框架。发展中国家的私有化等造成了贫困的空间平移,其城市化是靠贫民窟实现的,只有中国是例外。中国不能照搬西方的发展经验,同样,富有特色的中国经验也不能被别的国家所学习。印度与中国最具比较分析价值。  相似文献   
45.
国际经验表明,生态型都市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中等收入群体的兴起,中等收入群体的特征基本在于承担社会稳定责任,包括政策趋势不偏激,在消费领域则注重环境保护、倡导绿色消费.都市农业需要突出生态主题才能吸引中等消费人群,才能得到规模消费群体的支撑,生态型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才能得以体现和发挥.  相似文献   
46.
如何建设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工业化建设的进程。一般来讲,当工业化和城市化达到这个阶段,许多国家都应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而这个时候大多数市场经济的国家特别是东亚的日本、韩国等小农社会国家,都适时提出新农村建设,这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为此,中国现在提出新农村建设有着极为鲜明的意义。  相似文献   
47.
中国特色之工业化与中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的发展理论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前提,即消费者的消费节余形成国民储蓄S,再转化为生产者的投资I(即S=I),按照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统一的原则,这一假设前提在后发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难以得到证明,因为任何工业化都不可能逾越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而中国特色的发展经验之核心在于:中国在面临工业化启动期资本稀缺的制约而遭遇发展陷阱之际,为化解外部投资稀缺程度为负值的危困局面,能以国家有效动员的高度组织化来打造以大规模集中劳动弥补资本稀缺的制度基础。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不同的原始积累方式内生性地决定不同的制度类型,并且导致其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48.
世纪之交已过10年有余,除了中国之外的世界各国都没有如期完成联合国制定、各国领导人签署的"新千年计划";更吊诡的是:完成了新千年计划的中国却越来越成为西方及其带领的跟从  相似文献   
49.
一.引言就在90年代中期国际金融风潮迭起,并于1997年席卷东南亚的时候,中国出现了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奇迹。国外甚至有人说,中国人正在改写经济学理论。有鉴于此,本文试图解释的是,中国经济在明显的金融危机中仍然能够创造稳定增长奇迹的实质。对于国际金融资本的全球性危机,笔者曾经在1994年11月的《战略与管理》和1996年1月的《改革》杂志上撰文分析过。众所周知,这种金融危机的必然性存在于金融垄断资本越来越异化于实物经济而追求不断翻新的衍生品期货交易,高达7万多亿美元的超发货币只能从泡沫经济中获取超额利润。而近…  相似文献   
50.
第二步农村改革面临的两个基本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步农村改革面临的两个基本矛盾温铁军从历史发展和现代市场经济的角度看,中国其实不能算是农业大国,而是农民国家。因为占总人口70%以上的农民,“自给自足”的粮食约占常年产量的70%;占小农总数85%的农户,其农地产出的商品率低到仅够维持简单再生产。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