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50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43篇
社会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农民工返乡的逻辑——以贵州湄潭县聚合村调查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波及中国,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回落,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下滑,尤其是沿海出口加工制造业受到极大的冲击,大量企业关闭,在这些工厂工作的大量农民工因此失业。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08年底,约有2000万农民工因为失业返回家乡。数千万农民工失业和返回家乡,在任何国家都是非常重大的问题,农民工返乡因此引起整个社会的极大关注。农民工返乡后的社会适应状况如何?他们失去务工收入后,还能在家乡待多久?他们可以重新适应农村的生活吗?他们还有土地可以耕种吗?他们返乡后是否会对农村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造成影响?政府应该怎样对待农民工的返乡?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回到田野进行调查。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分别到贵州、湖南等农民工输出大省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中国稳健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城市化政策,使得农村具有极强的吸纳返乡农民工的能力,农民工返乡并未引起重大的政治社会问题。中国农村再次发挥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稳定期和蓄水池的作用。而构成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调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对不同代际或者不同年龄农民工对乡村社会适应及个人生活预期差异的判断。外出务工的农民,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任务越来越重,他们不得不从比较浪漫的对城市生活的想象,回到比较现实的考虑中来。从而,在中国农村形成了非常具有中国特点的农民家庭内部分工——年轻人外出务工,年龄较大者在家务农,外出务工收入加上在家务农收入,使得中国农村的小农家庭普遍可以获得温饱以上的收入。我们若不能理解中国当前的农民生活处境,不珍惜中国农村现存的基本经营制度,我们就可能失去目前中国仍然具备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应对出现重大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的回旋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土地与农村公共品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土地,村社集体的经济实力是村民自治和农村公共品供给的重要经济基础.当前,解决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问题的方法有二:一是充分发扬农村的民主,完善村民自治,让村民有表达自己利益的充分条件;二是强化村社集体的实力.村社集体在兴办农村公共事业建设,联系农民和国家、市场关系上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但是在日前的土地制度形式下,我国村社集体的实力和办事能力被大大削弱,因此,必须完善自上而下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以提高村社集体的实力.  相似文献   
13.
论农民的地权意识与公共治理 ——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珠三角地区农民的地权意识发生了重要演变,集体所有制中的"公有制"变为"共有制",作为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的土地也因此演变为土地财产,变成了村社集体所有农户利益的集合.地权意识的强化使得土地利益分配固化,导致物业普遍过剩且改造困难,无法适应新一轮的产业升级需求,而且阻碍了公共项目的落地实施,进而影响地区公共利益,形成地区发展低水平的均衡.村民巨大的分红诉求不断被挤压用于公共治理的村社集体资源,甚至形成与国家对抗的强大集体行动能力,国家与村级公共治理能力双重弱化.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农村土地问题的话题明显多了起来。从主要关注的角度看,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失地农民的土地问题,二是农民是否应该获得更大更多土地权利的问题,三是土地规模经营的问题。前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界及媒体在土地问题上寄予太多的理想化色彩,似乎中国所有问题的症结都在于土地制度不好,土地一私有化就可以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这种认识缺少对当前中国土地制度合理性的基本理解,具有很强的乌托邦色彩。在讨论土地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具备关于土地的一些常识,这些常识构成了讨论土地问题的前提性认识。  相似文献   
16.
村级组织制度安排: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及其原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认为,造成现实村级组织制度安排与成文村级组织制度安排差距的原因,表面上只是村级组织成文制度安排不完善,实质上则是在现代化转型时期,村级组织被赋予了矛盾的功能要求。造成村级组织成文制度安排与理想制度要求差距的原因,并非成文制度设计者不聪明,而是转型时期的村级组织天然具有非理想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社会的内生村庄秩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贺雪峰 《文史哲》2006,(4):150-155
在中国传统社会,为解决大国家与弱国家条件下的乡村社会秩序问题,国家借重两种力量,一是以家庭为基础的私的力量,一是以宗族为基础的带有半公性质的力量。较小的家庭规模,无法解决传统农业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秩序。传统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的自治,是以相对自主的地方性规范及相对自主的地方自治组织的强有力存在为前提的。这构成了我们继续讨论传统中国农民行动逻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治村者的品性和能力 ,区分出好人型、强人型、恶人型、能人型四种理想类型村治型态。讨论了村庄性质、民主制度和治村者的互动关系 ,认为在当前村庄舆论大多解体、村集体经济资源普遍匮乏的背景下 ,治村者个人品性和能力对村级治理具有决定性影响 ,而村级治理的民主化 ,又成为推动民主化村级治理型态变动的制度力量。本文试图初步描画村级治理型态循环的一般图景  相似文献   
19.
论农村政策基础研究--对当前中国农村研究的反思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以实证材料为基础的中国农村研究,主要是以与西方对话为特点的农村学术研究和以总结推广农村实践经验为特点的农村政策研究.这两类研究的共同弱点是,缺乏对中国农村社会状况尤其是其非均衡状况的关注.通过研究农村政策在农村实践的具体机制及后果,以理解中国农村非均衡的内部结构,从而将抽象的中国农村具体化,可以构成农村政策基础研究,从而为农村政策研究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0.
要找到造成当前农田水利困局的原因,就需要找出当前与农田水利有关的各个利益主体,并分析各方的行为逻辑。 当前中国农村的基本经营体制是"家庭承包、双层经营"的体制。首先,作为相对独立的生产单位,农户是与农田水利关系最为密切的利益主体;在农户之上,第二个利益主体是村社,通常是村民组或村委会;在村社以上的层次则是乡镇,再上去是市县,再上去是省市区,最高层是中央政府。区分出县乡和中央,而略去省市等中间层,由此得到农户、村组、县乡和中央等四个农田水利的利益主体。比外由于水利市场化改革,大中型水利设施也成了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