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66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0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第三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资料是考察我国人口再生产以及安排好十亿人口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数据之一。对于历史上我国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人口统计资料残缺不全的部分,利用这次人口年龄结构资料作回顾性的估计推算,并进行一些修正和补缺也具有重要作用。毫无疑问,十亿人口在同一时点统计出的年龄结构,必然具有它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32.
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前景和对策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基于基本国情 ,中国老龄化具有老年人数多、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和老龄化地区差别大的特点。老年人健康长寿水平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 ,中国老龄政策要把老年人健康作为优先考虑的内容。老龄化速度快是低生育的结果 ,应充分利用“人口红利”为老龄化做好物质准备。老龄政策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未富先老的条件下 ,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必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支持  相似文献   
33.
由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出版,冯立天、安德森、王树新和张坚任主编的《北京婚姻、家庭与妇女地位》一书最近已由全国新华书店发行面世了.这是一本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术著作,对党政领导制定有关社会经济政策无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4.
关爱女孩行动旨在扭转我国长期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消除性别歧视,特别是在目前有些地方歧视女孩现象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履行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和对人口问题综合治理”的政府职责:同时贯彻“计划生育”和“男女平等”两项国策,意义重大。作为一个人口理论工作者,我十分拥护和全力支持。这是利国利民、得民心、顺民意  相似文献   
35.
最近党的十三大报告就中国人口问题在建设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性方面作了很多精辟的新论述,把它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报告多次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的问题上,反复强调了人口数量多给社会生产、人民生  相似文献   
36.
在未来各国人口严重老龄化并向高龄化发展过程中,社会结构和功能将随之发生明显变化。建设健康的老龄社会必须以健康老龄化为前提;健康老龄化要升华为健康的老龄社会。健康的老龄社会应该是对老年人有所保障,发挥社会生产功能,保证社会成员(包括老年人)充分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社会和家庭的代际关系协调等等。健康的老龄社会不是纯理想主义的产物,而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社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7.
邬沧萍 《人口研究》2006,30(2):40-4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认真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为了避免我国在人口问题上重犯未能及早控制人口增长的历史性错误,全党全民重视老龄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8.
从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公开信》第一次公开提出人口老龄化问题至今已有25年。1982年成立了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1995年更名为中国老龄协会,1999年起成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我国老龄机构的设立反映了党和国家对老龄问题的重视,但从机构的职能和定位也反映出对老龄问题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这又折射出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认识以及政府在老龄化过程中的责任认识还不充分,工作还不到位。  相似文献   
39.
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而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特殊性在于中国的加速老龄化是自觉的历史选择。对中国人口老龄化有诸多隐忧无可厚非,但中国应对老龄化也存在后发优势。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平均寿命的延长使得中国可以克服应对老龄化的悲观思维。为此,我们需要更新发展观念,重新认识老年人价值,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制定应对老龄化的战略。  相似文献   
40.
邬沧萍  杨庆芳 《兰州学刊》2011,(11):61-63,69
人口老龄化是历史的必然。文章从六个方面讨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要摆脱悲观情绪,积极应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是最快的,老龄化程度也不是最高的;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重视老年人的社会价值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人力资本,创造人口红利。科学地、清醒地认识人口老龄化是关系到家庭、社会、国家的大事。对人口老龄化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做好各项准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