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诗创造》和《中国新诗》是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潮流中的两个重要刊物.围绕这两个杂志形成了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中国新诗”派或“九叶诗派”.通过对这两个杂志的细读分析,作者认为,这两个刊物无论在理论倡导、诗歌译介及诗歌创作上,都体现出鲜明的现代主义取向。他们反思象征主义“浪漫感伤”和“脱离现实”等弊病,广泛借鉴里尔克、艾略特、奥顿等现代主义诗风:“从浩无涯的海洋转向凝重的山狱”,追求“雕塑般的凝静致远”,从而表现出中国新诗“坚定的成熟期的反映”。《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的现代主义取向代表了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要求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陈旭光 《社会科学》2022,(10):78-88
作为现代哲学的“元话语”,主体或主体性问题在文艺理论领域表现为艺术家主体、艺术精神、艺术风格等问题的探究。在电影理论界,电影“作者论”理论最早源于法国。从法国“作者论”,到美国萨里斯的“作者论”批评,再到中国的“体制内作者”理论,经历了一场电影“作者论”的全球“理论旅行”。“体制内作者”已经成为中国新力量导演的电影美学观念和电影工业美学理论的重要原则之一。电影“作者论”的“理论旅行”隐含了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文化崛起,电影观念变革,文化的产业化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意识形态蕴含。“体制内作者”观念在新力量导演中的形成并普遍践行意义重大。这标志着新力量导演的崛起和中国电影的工业化转型,也标志着电影工业美学理论生成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论述人手观时曾精辟地指出:“人生观——即使是被哲学家所曲解的——当然总是由他们的现实生活决定的”。因此,人生观是由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构成的现实生活所决定的一种不断变化着的意识形态。从这一逻辑思路出发,高校人生观教育应当和变化着的现实生活相适应,在现阶段,高校人生观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在教育价值观上,实现由注重个体人格完善向注重社会功利性转变。正确认识人生观教育的教育价值,是提高人生观教育操作性和有效的根本保证。建国以来,高校人生观教育的教育价值观几经变化。在五十年代初,我国高校还没有明确提出人  相似文献   
14.
"初期象征派诗歌"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第一个初具流派思潮性质的诗歌潮流,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一个开端.它的诗学思想明显渊源于法国前期象征主义,在某些诗学范畴的阐释上带有明显的移植嫁接性.然而,这种"移植"和"嫁接"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方现代主义诗学与中国古典诗学的相通契合性.本文既充分考虑到法国前期象征主义诗歌对于初期象征派诗学思想的渊源性,又面对诗歌的文本现实,勾沉检索诗学理论文献,考查了"契合"、"象征"、"朦胧"、"纯诗"等重要诗学范畴,探源索微,比较异同而总结其中诗学思想"移植"、"嫁接"、演替、嬗变之规律.  相似文献   
15.
30年代以戴望舒为代表 ,因《现代》杂志而得名的“现代派”诗人群体 ,在当时社会矛盾激化 ,知识分子群体分化的环境中 ,形成了自由主义的立场和“中间人”的心态。这种心态与他们从“新月派”继承下来的“为诗而诗”的“纯诗”立场和艺术态度 ,与重视自我、强调艺术自律性和纯粹性的象征主义诗潮取得了契合。同时 ,他们还具有鲜明的“现代”时间观念和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学生本质为逻辑起点,以学生发展过程为横坐标,以学生发展领域为纵坐标,以学生层次为立坐标,企图框架学生学研究体系,拓展学生研究新视角。一、构建《学生学》体系的缘起。1、寻觅参照系,系统研究学生。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学人员、政工人员、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都在自己的视角内研究学生,教学人员侧重于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政工人员侧重于研究学生的养成规律,管理人员侧重于研究学生的需求规律,研究人员则更注重于在理论  相似文献   
17.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了一幅宏伟的蓝图,确定了二十年内的战略目标和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点、步骤和措施。胡耀邦同志代表党中央向十二大所作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指出:“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一九八○年的七千一百亿元增加到二○○○年的二万八千亿元左右。”为实现经济发展的这一宏伟目标,胡耀邦同志在报告中把解决好农业问题,能源、交通问题和教育、科学问题列为实现战略目标的重点,紧接着又明确指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8.
当前诗歌美学理论的研究,相当明显地体现出向语言本体回归和深化的趋向。表现出一种语言意识前所未有的觉醒和强化。这里,促成这种觉醒和强化的因素,当然是来自内外两个方面。内因,诗歌创作现状的艰窘、矛盾与困境必然综合为诗本身的困境即语言的困境,而以往既成的诗歌理论又僵化、凝固,遥遥踟蹰于真正的诗歌批评之外。外者,现当代西方哲学思潮的横向濡染是明显的,尤其是宣称“语言是在的房屋”的海德格尔等浪漫诗哲对语言本体论的诗意阐述,以及整个二十世纪现当代西方哲学从索绪尔开始的“语言学变革”。这种“语言本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业在世纪末低潮和改革阵痛中艰难而又快速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电影观念发生了剧烈的蜕变与革新。在某种意义上说,电影发展史也就是电影观念变革的历史。在电影观念的变革中,电影的美学形态、叙事形态、美学观念等也同时发生重要的变化。立足于中国电影工业观念、艺术观念、文化价值观念等几个重要方面,梳理总结这些观念变革的来龙去脉及其与好莱坞影响的复杂关系,有助于探求中国电影在电影观念剧烈变革和多元并存背景下产业发展与文化创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电影大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中国电影60年的发展历程中,新世纪以来从《英雄》开始的中国电影大片现象引人注目:"大片"的票房成就和文化意义,"大片"概念的约定俗成及相关电影观念的深入人心。作为新中国电影发展60年之重要成果的中国电影大片,已经初步成为了一个中国电影的重要新类型。《集结号》是中国大片的一个转折。大片逐渐呈现出若干类型性特征。从类型的角度看,中国电影大片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大片类型。但一些大片在类型定位上并没有遵循类型电影的规则,自觉或不自觉的非类型或反类型实践,使得大片留下一些矛盾和尴尬。尽管中国大片问题仍多,但当下的中国电影事业是需要大片的,大片可以带动电影市场。当然,大片类型需要成熟和优化,需要妥善平衡艺术/商业,本土/国际等复杂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