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中国三十年来的经济发展表明,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种动力中对外出口会随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呈现出不确定性与不可控性,政府投资仅仅是出口与消费受阻时所采取的权宜之计,具有波动性、滞后性特征,而基于消费需求尤其是老年消费需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老龄产业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它能够促进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所以,要从扩大消费内需入手,就必需大力发展以物质和服务消费为导向的老龄消费产业,使之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与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42.
宗族养老是扎根中国大地、浸润中华文化、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养老方式。以尊上敬上文化为本的宗族文化为宗族养老的形成提供了精神指引,是宗族养老得以开展的根基;宗族习俗从“礼”的层面明确了宗族养老的规范要求和责任担当;宗族成员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互助养老的开展,实现了宗族互助养老网络的联结;多样化的宗族养老项目相互补充有助于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推进宗族养老的完善,形成具有浓郁文化性与民族性的宗族养老。  相似文献   
43.
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农村养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养老是中国21世纪战略难题。中国人口80%以上在农村,农村60岁以上人口已超1亿,人口老龄化来势迅速,在农村两代人分居现象严重,农民对人口老龄化认识和准备不足。所以,必须大力开展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44.
论中国社会稳定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和荣 《学术探索》2003,21(3):94-96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 ,社会稳定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特点。表现为社会稳定整体性、相对性、动态性以及时代性特征 ,从而使得中国的社会主要是一种变革型而不是停滞型亦或发展型的社会稳定。因此 ,准确把握当今社会稳定的内涵 ,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5.
马克思强调"实践"在变革传统哲学观作用和意义的同时,意味着马克思依然存在一种"形而上学"即"历史解释原则".但是,这种"解释原则"却被学者们所遮蔽了.因此,必须厘清这个"解释原则",从而更好地把握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46.
1942年发表的《贝弗里奇报告》试图解决英国社会的就业不足与贫困等问题。《贝弗里奇报告》的出台是英国社会结构变化的客观要求,它深受现代自由主义思潮以及凯恩斯主义的影响。该报告的发表推动福利国家在英国的实现,对欧美乃至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福利建设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贝弗里奇报告》本身蕴含着充分就业与福利供给互为因果、循环论证的矛盾,使得充分就业只是一种乌托邦,贫困、愚昧及无知等问题无法真正解决。克服对《贝弗里奇报告》的迷思,需要回归到福利乃至国家的社会性质,从共同富裕的高度探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与贫困等问题的关系,将实现充分就业、摆脱贫困置于共同富裕这一战略目标下,在普及教育基础上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彻底解决充分就业与福利获得的矛盾、经济发展与贫困长存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