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125篇
民族学   25篇
人口学   53篇
丛书文集   173篇
理论方法论   102篇
综合类   913篇
社会学   177篇
统计学   2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概述了价值链理论的内涵,从价值链与竞争优势的关系中得出价值链分析法是确定企业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提出企业可以采取五个步骤最终确定其竞争优势和劣势,阐述了在新经济时代企业要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赋予价值链新的内涵,借助新价值链保持企业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2.
In this paper I comment critically on the dominant form of appropriation of Marx's theory of class and the state within what one might call the‘conventional’sociology of class in the post-war period. I argue that the typical mode of interpretation and assimilation has been highly selective and has taken a form that has rendered the proposed theory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to sociological criticism especially in the light of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capitalist social formation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lthough there is no suggestion here that the selectivity has been intentional. I contrast the dominant soci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critique of Marx's theory of classes and the state with an interpretation drawn from recent scholarship, arguing that it is possible to document the contention that most theorems hitherto regarded both as central to Marx's analysis and as particularly susceptible to criticism were actually revised by Marx himself in his maturity as part of a more general process of intellectual formation and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Many of these revisions have been widely discussed in debates within the world of Marx scholarship and some have undoubtedly been noticed in sociological interpretations of Marx. However, they have not led to the major overall reinterpretation of Marx's theory of class that is now long overdue.  相似文献   
203.
唐代许临墓志 ,由知名文士贺知章撰文 ,书法亦隽雅。志主青年时期久在相王李旦府中任低职官员 ,相王登帝位 (睿宗 )后 ,擢为右武卫将军 ;在平灭太平公主、常元楷等发动的宫廷政变中立功 ,得玄宗嘉奖 ,出刺曹州 ,卒于任上。此志可以补正史无许临传记之缺佚 ,并为研究其文学作品和撰作技巧提供了新鲜材料  相似文献   
204.
刘娜 《宿州学院学报》2006,21(4):100-101
本文以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为目的。通过对当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的基本分析,研究认为拓宽来源渠道、加强在职培训、建立有效机制、浓厚科研氛围是促进我国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5.
演说辞是语言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极富说服力,表现力和号召力,其中娴熟的修辞手段的运用功不可没.从反复、排比对照、隐喻、反问句等修辞格运用方面,分析英语演说辞的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206.
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中国社会发展新时期的时代精神的精华。邓小平以极其丰富的哲学思想内容,全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其中,他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国家学说。  相似文献   
207.
中国农村正规金融虽然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成为影响农业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首先对农村正规金融系统组成机构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分析农村正规金融的现状,通过比较突出中国农村正规金融的特性和存在的问题.其次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的农村金融借贷对农业发展具有长期正关系.最后针对中国农村正规金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农村正规金融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8.
分析了江苏省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培养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造成各种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在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各环节中实行培养科学系统化、配置市场化、评估激励资本化、管理保障社会化以及约束监督契约化,以求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09.
<我爱比尔>是王安忆九十年代的小说,此前对这本小说的解读多局限在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而忽略了它的文化批评.引入后殖民批评的一些范式,认为在九十年代东西文化冲突的特殊背景下,小说是一场文化战争的巨大隐喻,通过对主人公放弃本国传统进入西方社会这条道路的否定,王安忆倡导的是对本国传统文化的珍视,以及现代多元文化并存中的"和而不同"原则.  相似文献   
210.
Environmental criminologists have correlated crime patterns with the environmental and physical layout of places where crimes occur. This paper reports on some of the findings derived from a major research carried out in Tehran, focusing on the link between built environment and residential burglary. After a brief review of crime prevention approaches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their theoretical basis, the paper examines how burglars select their targets, and investig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geographical distance and target hardening for crime prevention. It shows the limitations of distance and target hardening as deterrents, their potential impact on deepening the city's socio-spatial divide, and their negative implications for the quality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