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41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163篇
综合类   91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81.
In thousands, Thailand's total population as of July 1, 1995, was 59,450, of which 29,707 were male and 29,743 were female. 18,774 live in urban areas and 40,676 live in rural areas. 11,942 live in the northern region, 19,356 to the northeast, 7443 in the South, 12,897 centrally, and 7812 in the Bangkok metropolis. 17,122 were under age 15, 37,988 aged 15-59, and 4340 aged 60 and over. There were 15,347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s 15-44. Crude birth and death rates per 1000 population were 17.6 and 5.2, respectively, with an overall natural growth rate of 1.2%. Infant mortality was 30.8 per 1000 live births. Male and female life expectancies at birth were 66.6 and 71.7 years, respectively. Further life expectancies at age 60 for males and females were 18.8 and 22.0 years,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total fertility per woman was 1.95 with a contraceptive prevalence rate of 74.0% and an anticipated population of 71,860 in the year 2012.  相似文献   
82.
In thousands, Thailand's total population as of January 1, 1997, was 60,103, of which 30,034 were male and 30,069 were female. 18,981 live in urban areas and 41,122 live in rural areas. 12,074 live in the northern region, 19,568 to the northeast, 7524 in the South, 13,039 centrally, and 7898 in the Bangkok metropolis. 16,197 were under age 15, 38,856 aged 15-59, and 5050 aged 60 and over. There were 15,558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s 15-44. Crude birth and death rates per 1000 population were 15.6 and 5.0, respectively, with an overall natural growth rate of 1.1%. Infant mortality was 25.0/1000 live births. Male and female life expectancies at birth were 66.6 and 71.7 years, respectively. Further life expectancies at age 60 for males and females were 18.8 and 22.0 years,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total fertility per woman was 1.95, with a contraceptive prevalence rate of 75.2% and an anticipated population of 70,627 in the year 2012.  相似文献   
83.
为回应有关中国国民幸福感的争论,并评估过去10年宏观经济和政策变化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分析了近10年国民幸福感的变化趋势。研究基于5个时点、44,166个样本,发现中国国民幸福感在过去10年内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不同政治身份、户口类型、年龄、收入、婚姻状况、民族等群体的幸福感在过去10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经济增长可能是幸福感提升的动力;如果经济收缩,那么幸福感也可能随之下降。要确保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尚需对幸福感进行更多、更细致的追踪和研究。  相似文献   
84.
当代中国的精神建设是当下中国历史性实践所提出的重大思想课题。现代化的发展往往意指进入"现代文明"。而对这一文明的抽象理解却掩盖了其本质规定和历史性。中国的发展是在与西方不同的历史前提的基础上开展出来的,仅只部分地从属于现代资本主义文明,而其快速发展正日益凸显后者固有的历史界限。中国发展的现实前景意味着整个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价值体系等的变革与重铸,从而不可避免地要求哲学的新形态。这一哲学新形态的思想资源即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其自主的创造性融合,将积极地指向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5.
86.
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加快专业建设与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的要求,为适应这一要求,必须加快专业建设和改造.本文回顾了华北工学院的专业建设情况,同时也提出了今后专业建设的设想和要求.  相似文献   
87.
近几年湖北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可喜的新进展,主要表现为:建构了以"一江两山"为战略重点的特色旅游;开展了以宜都、恩施、当阳等地各自具有特色的文化之乡活动;组织了以武汉国际杂技节,宜昌、武当山国际旅游节,辛亥首义文化经贸旅游节等众多的特色节庆活动,等等.但我省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有资源整合、深度开发、县域特色文化企业发展不够,以及文化人才传承乏人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应从观念上,体制上找原因,并加大多元化投入的支撑,对湖北特色文化作深入地研究,有效地发挥理论支持和决策咨询作用.  相似文献   
88.
潘天舒  洪浩瀚 《社会》2011,31(5):93-113
本文以2008-2010年在上海市静安区和黄浦区的麦当劳门店所进行的田野研究为基础, 通过检视其员工在日常工作环境中所采取的一系列调适性策略,探讨“麦工”(McJobs)在全球化和地方转型特殊语境中的多重含义。本研究初步发现, 上海“麦工”的意义世界不仅仅是实在的文化生态景观和精英话语制造出的符号,而且还受到跨国主义和地方转型这两股结构性力量的主导和型塑;本文在考察和分析普通“麦工”的地域文化认同、价值观念和工作策略的同时,强调社会分层和日趋多元化的城市生活方式对“麦工”体验过程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9.
2012年中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证据制度进行了修正,较修改前的内容有进步之处,也存在若干不足。例如,立法中虽然认同反对强迫自证其罪,但却并不认同沉默权,而且保留了行为人的供述义务;对"威胁"、"引诱"和"欺骗"这些非法取供行为发出宽容的信号;对非法搜查、扣押的取证行为缺乏坚决遏制的立法态度;对保证证人出庭作证来说,虽然规定了人身安全保障、经济补偿和司法处分措施,却没有规定这一制度最为重要的传闻证据规则,等等。  相似文献   
90.
在美国崛起为世界大国的新形势下,威尔逊借助美国卷入大战和实施战争动员这一难得的时机,通过重新阐释美国的传统与特性以及利用德国作为“他者”与美国相对照,成功地使美国的自我形象与国际角色从19世纪的“共和榜样”和“自由典范”转换为“自由卫士”和“世界领袖”。威尔逊对国家身份的重塑不仅有助于当时的战争动员,而且解决了美国踏上世界舞台后的角色困惑与身份危机,为崛起的美国确立了长远的国家政策走向。他对美国理想、角色和命运的创造性阐释主导了美国人对自己国家存在意义以及美国与世界关系的理解,成为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外交政策话语,对美国外交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