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8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50篇
管理学   322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198篇
人口学   140篇
丛书文集   1448篇
理论方法论   264篇
综合类   2575篇
社会学   282篇
统计学   5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408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375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3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沃沮族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毓黻先生主张"靺鞨,当亦为沃沮、勿吉之音转",但文中缺少两个关键的环节,即"沃沮"与"勿吉"、"勿吉"与"靺鞨"的音转关系.本文试图从音韵学的视角来论证"沃沮"、"勿吉"、"靺鞨"在族称上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12.
吐蕃入滇与滇藏交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蕃入滇后,滇藏交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根据南诏、吐蕃的文物考古资料及汉文史籍中关于8世纪滇藏人员往来和与之相关情况的记载,以及双方人员往来特点的分析,可以在滇藏主要交通线及其走向、道路状况与保障措施、主要交通线的作用与影响等方面得出一些初步认识,大致勾画出这一时期滇藏交通发展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13.
明清以降来青早期移民的祖籍问题,民间和学术界一般都认为是在今天江苏省南京市、笔者以今天南京珠玑巷不可考为起点,经过对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的辨析查考,提出两种推论认为;所谓南京珠玑巷一是可能在今天浙江诸暨市(为同音之转),二是可能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市(该地曾是旧县祥符)。由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变异、官方和民间话语修正的双重作用而使其发生了改变,并最终使这一文化符号在误读的情况下,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4.
西夏开国人口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认真研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对西夏开国人口作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考察和论述 ,认为由于史料采信等原因 ,以往研究与历史事实多有出入 ,存在不少问题。文章进而指出 ,特定的历史与地理条件决定了西夏自建国伊始即是一个“土地有限 ,人民有数”的地方性民族割据政权 ,其开国兵力不过 30余万 ,人口总数则仅及百万  相似文献   
115.
清代黔东南文斗苗族林业契约补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此前学界认为在锦屏人工林业产权结构中 ,林地的所有制形式是“家族共有制”即“林地家族共同占有 ,而林地上经营的林木归家庭个体所有”的观点 ,笔者以充分的材料论证林业契约是林地“家庭私有制”的产物。文章还论述了文斗和锦屏林地主要在家族内部交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6.
格子藏文碑是滇西北地区近年来发现的吐蕃时代重要碑刻。分析此碑碑文 ,可以认为吐蕃王朝在滇西北地区及磨些部落中施行了告身制度。碑文记载还证实了吐蕃告身制度确有加赐告身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7.
西部大开发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民族地区的大开发,不仅要靠政策的支持,而且要靠法律。西部大开发需要法律保障和推进,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增强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18.
民族角色创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角色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统一,规范性与创新性统一。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角色规范性研究较多,而相对忽视了角色的创新性。事实上,伴随现代化、城市化、市场化与全球化,民族角色创新不可避免。它不仅反映在角色规范的创新上,而且反映在角色期待与扮演的实践中。角色创新是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传统民族角色的现代重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9.
桂林龙脊梯田的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是自然景观与乡愁旅游资源的综合体,承载着景区的历史记忆,是延续和传承龙脊梯田景区乡愁文化的重要表征。留住乡愁文化对于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重塑乡愁记忆和树立乡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村民作为龙脊梯田景区乡愁旅游感知的内部视野,与作为外部视角的政府、游客和媒体有着不一样的建构策略,在深描各行动者如何"留住"与"重塑"乡愁的基础上,提出活化社会记忆、激发集体记忆、凝聚情感记忆和赋能媒介记忆的乡愁旅游发展路径,旨在强化乡愁旅游主体地位、增强乡愁文化认同、搭建乡愁情感纽带和创新乡愁文化感知。  相似文献   
120.
对旅游体验及相关研究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旅游体验与休闲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介绍国内外学术界对旅游体验的研究概况,并就此对相关理论作出客观评述,以期待更多研究者深入到旅游体验的研究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